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主导地位,这让众多国家眼热。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美专家却泼冷水,称实现稀土供应的多元化至少需要 10 到 20 年时间,且成本极高。这意味着在短期内,其他国家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和先进的开采、加工技术,使其在全球稀土市场占据关键份额。然而,多元化的努力虽艰难,但各国仍在积极探索,以减少对中国稀土的过度依赖,维护自身的产业安全和战略利益。
【文/观察者网 邵昀】
香港《南华早报》7月8日报道发现,自中方出台稀土管制新规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多家西方企业加快了对关键矿产的投资布局,试图实现稀土供应链的“多元化”。不过,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看法说,中国在稀土加工能力和人才储备上有着多年积累,追赶成本高昂,别国很难轻易“终结”中国的领导地位。
在《南华早报》看来,稀土已成为中美博弈的新战场。4月,中方宣布对钐、钆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尽管中方表明,稀土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却被一些有心之人曲解、渲染为所谓“将稀土武器化”。报道称,此后,海外多家公司宣布了旨在“摆脱对华供应依赖”的项目计划:
7月2日,澳大利亚圣乔治矿业公司(St George Mining)宣布,在其全资拥有的巴西东南部阿拉沙(Araxá)铌稀土矿项目启动“高分辨率磁力和地震勘探”,以寻找更多高品位矿体。
6月19日,美资企业Kaz Resources和Cove Kaz Capital发布声明,称已取得“关键审批”,与哈萨克斯坦Tau-Ken Samruk国家地质公司合作在该国南部阿克布拉克(Akbulak)共同勘探一处稀土矿床。声明称,目前该矿床的稀土氧化物(REO)储量约为38万吨,包括制造永磁铁所需的钕、镨等元素。
6月15日,总部位于纽约、在美国上市的Critical Metals Corp表示,其在格陵兰岛南部的“旗舰稀土项目”Tanbreez,已获得美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最多1.2亿美元的贷款。美国进出口银行是美国政府的官方出口信贷机构。路透社此前报道曾指出,若该贷款获批,将是特朗普政府对海外矿业项目的首次投资。
格陵兰岛Tanbreez项目的矿体 Critical Metals
5月,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Lynas Rare Earths)宣布,其在马来西亚的新厂已经开始生产氧化镝。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阿曼达·拉卡兹(Amanda Lacaze)当时还通过声明强调,这使得莱纳斯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在中国以外实现重稀土产品商业化分离生产的企业”。
此外,部分国家政府也在试图加强对本国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掌握。
印度报业托拉斯(PTI)7月8日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贸易与投资专员玛丽妮·杜特(Malini Dutt)证实,印度正与澳大利亚就稀土矿产展开磋商。她说,澳大利亚当前有一些矿区可以开放,“所以印度现在有机会在项目早期阶段就介入,并与一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印度时报》6月21日报道,一名印度高级政府官员披露,为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严重依赖”,印度政府拟投入350亿至5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9亿元至41.46亿元),促进国内稀土矿和磁体的生产,预计将在两周内获得批准。“当务之急是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国内关键矿产的生产。”该名印度官员说。
再之前,美国与乌克兰5月签署了矿产协议。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时表示,通过该协议,美国可以获得“大量非常高质量的稀土”。乌方则承诺,将争取美国企业的长期投资。
这一趋势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最近的声明相呼应。据路透社7月2日报道,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当天宣布启动所谓“四方关键矿产倡议”,以“对抗”中国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不过,不论是西方研究机构还是独立分析师,都有声音认为,其他国家很难“撼动”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角色。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估算,2023年全球超60%的稀土都在中国开采,高达92%的稀土都在中国精炼加工。澳大利亚研究机构Earth Rarest认为,澳大利亚有潜力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轻稀土来源地,可供应全球15%至20%的钕和镨,但也承认该国不可能“完全替代”中国在全部17种稀土元素上的供应能力。
印度独立分析师维韦克·Y·凯尔卡(Vivek Y. Kelkar)也主张,中国“将在相当长时间内”继续掌握稀土供应的主导地位。“试图削弱主导地位的尝试几年前就开始了,但目前进展还不足以谈论‘终结中国主导’。”
凯尔卡认为,当前占据主导份额的中国已经坐拥定价权优势,其他国家又少有人提出有效的、由国家主导的稀土产业投资战略,这将使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拥有“非常强大的底牌”(a very strong hand),除非全球融资能够得到“有效引导”。但就美国而言,特朗普似乎不愿明确提出任何与补贴挂钩的融资策略。
“美中竞争的下一阶段将在全球稀土开采和供应领域加剧,特别聚焦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凯尔卡说,美国正在安哥拉、卢旺达和沙特阿拉伯等国推出更多举措,推动稀土供应链“多元化”。
总部位于上海的咨询公司TidalWave高级合伙人、前上海美国商会副会长江凯明(Cameron Johnson)预计,其他国家的稀土供应多元化战略将面临众多严峻挑战,包括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本等。
“光是所需时间就至少要10到20年,成本则至少数以万亿美元计,”江凯明说,“而且人才要从哪里来?谁懂得如何加工这些材料?谁了解提纯工艺?如何达到高纯度?这些人才在大多数国家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