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谈牧
湖南衡阳一名男子为昏厥女子跪地实施心肺复苏,却被网友质疑“袭胸”“为啥不换个女的来按”,引发争议。更值得警惕的是另一个细节:当急救者与死神赛跑时,总有人举着手机对准现场。这种“人家在救人,你却在拍照”的荒诞场景,不仅干扰救援节奏,更给善意蒙上阴影。
心肺复苏是与死神赛跑的急救手段,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心搏骤停后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至6分钟,一旦错过,脑细胞将不可逆坏死。视频中,女子已失去意识,男子挺身而出实施急救,最终使其恢复意识——这是生命救援,理应得到掌声与敬意。然而,个别网友却用狭隘的性别视角审视救人行为。
并且,现场拍照者的镜头晃动、闪光灯刺激甚至上前围观的举动,都是在给救援“拖后腿”。有网友在评论中分享道:“自己在做心肺复苏培训时,培训老师讲过,现场应该制止别人拍视频,一个是保护自己,另一个是维护病人的隐私。如果做AED的话还要解开衣服,更应该制止别人拍视频。”
患者的脆弱状态、施救时的紧急场景,本应是需要守护的隐私,而非满足公众猎奇心理的“流量素材”。急救培训中反复强调“制止拍视频”,正是为了在生命面前筑起一道保护屏障:既让施救者免于被审视的压力,也让患者在最无助时保有最后的尊严。
救命的手需要全力以赴,围观的目光更该守住边界。少一些镜头的聚焦,多一些对生命的敬畏;少一些事后的评判,多一些对施救者的信任。唯有如此,才能让急救现场回归纯粹的“救命”本质,让每一次挺身而出都无需顾虑重重,让善意在关键时刻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