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提到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脱离实际、盲目上马文旅项目,后因资金链断裂导致部分项目停工烂尾,沦为“半拉子”工程,6栋建筑闲置浪费,引发群众强烈不满。
一项工程之所以沦为“半拉子”,有多重因素交织。调研论证不足,项目仓促上马;审批把关不严,标准随意提高;资金落实困难,工程推进受阻;部分项目负责人面对“半拉子”工程态度消极、措施乏力,致使问题久拖不决。前期规划、中期执行与后期监管等各环节存在漏洞,让一些项目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成了部门互踢的“破皮球”、谁都不想理的“烂摊子”,造成土地等资源的极大闲置与浪费。
“半拉子”工程的根源,在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有的好大喜功,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导致资金捉襟见肘;有的缺乏担当,遇到困难便畏首畏尾,能拖就拖、能赖就赖;还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对前任留下的工程以各种理由搁置。
解决“半拉子”工程问题,应坚持一手抓启动,一手抓防范。既要积极盘活资源“找出路”,又要痛定思痛,从源头上防范大型项目建设的烂尾风险。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动真碰硬的作风,问计于民、综合施策、靶向发力,采取招商引资、参股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解决工程难收尾的问题。以标本兼治的思路、一抓到底的韧劲,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和工程监理制,从源头上监控、防患于未然,解决项目乱开头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调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并提出要“完善‘半拉子工程’、已建未用项目等科学处置程序办法”。盘活“半拉子”工程,贵在敢为,迎着困难上,抓住矛盾解。敢于在理旧账中增强服务的紧迫感,敢于在困难中寻找化解矛盾的金钥匙,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既不让项目盲目上马乱开头,也不让工程半途而废难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