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的内娱舞台,有一匹令人瞩目的“第一黑马”悄然崛起。她就是[艺人名字],曾经在感情世界经历了离婚的波折,却在娱乐圈中涅槃重生。离婚后的她,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以更加坚定的姿态回归。她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魅力,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次次用作品征服观众。她用行动诠释着女性的坚韧与勇敢,成为内娱的新标杆。那自信的笑容,仿佛在告诉世界,离婚只是人生的一段插曲,而她将在演艺之路上继续驰骋,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作者|花木蓝
编辑|闫如意
都说喜剧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带泪。
今年真正将这份力量具象化的,是50岁的脱口秀新人房主任——第一次登上线上节目就惊艳全场的农村大姐。
房主任自称是村里的信息中心主任,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个正经职位时,她说,就是八卦造谣的核心人物。
前一秒,她用“绝经同时出道“、“柯基丈夫”的自嘲逗得全场捧腹;
后一秒,她说起被家暴、争取离婚的经历,还在笑着的观众,忽然就湿了眼眶。
房主任在台上平静地说,父母连她的生日都记不住,而后,说自己真正的生日是4月8日——
“2023年4月8日,我签约成为了一名脱口秀演员。
“2024年4月8日,我带着俩女儿净身出户,拿到了离婚证书。
“2025年4月8日,什么也没发生,我过了平静又幸福的一天。”
房主任只念到初中,但她的文本极具文学性。
普利策奖获得者也曾经用类似的技巧去描述奥斯维辛:
“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平静的生活,是自救穿越惊涛骇浪之后的奖赏。
主持人庞博这样形容房主任的讲述:
谢谢你,让脱口秀演员有了自己版本的“出走的决心”。
从“新娘”,变成给前夫当“娘”
杨天真在现场哭成了泪人,并且第一时间邀请房主任上了自己的播客《天真不天真》。
那些藏在笑声背后的、更深的苦难浮出水面。
房主任说,自己毕竟掌握了发声渠道,既想给前夫留面子,也不想让观众太痛苦,她能说出口的辛酸,不及自己真正遭受的十分之一。而这能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是这样的:
包办婚姻、新婚即被家暴、30年孤立无援。
婚姻于她,就没有过“新娘”的甜蜜,只有给前夫当“娘”的煎熬。她心疼前夫没了妈妈,而大她6岁的前夫,真的把她当妈,希望她任劳任怨,包办一切。
那个被她调侃成“柯基”的瘦小男人,从不提供家用,不沾家务,更没碰过农活,问就是身体不好,干不动。
但这个身体不好的男人,有力气在新婚第一个月就打她,还拉来自己的父亲一起打;有力气抽走她做环卫工人挣来的钱去打牌;有力气在她伺候老人时躲出去跟人鬼混。
村里有很多农活,直到离婚后,“柯基”都找不到自家的地在哪。
婆婆早亡、公公瘫痪,老公不顾家,还有两个女儿要抚养。生活的重担都压在房主任一个人身上。最难的时候,她一手照顾小的,一手照顾公公,喂饭、擦身、换洗尿布。
日子煎熬到极致时,房主任说出了和苏敏当年相似的话:
“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然而,跟在婆家的冷遇相比,亲生父母的态度更令人心寒:
19岁时就被父母一句“嫁个个小的不挨打”推进包办婚姻。婚后第一个月被丈夫和公公联手殴打,她跑回娘家,得到的却是“离婚丢人”的劝诫。父母都劝她要忍。
而她说,最难熬的,不是照顾瘫痪公公时的辛苦,而是会想起,自己都没有这样照顾过亲爹。还有,自己生了两个女儿,她把她们带入了这样的困境里了。
没有退路,就自己给自己改命
日子苦到没亮色时,房主任就在自家水果店的角落里听喜剧。
不止脱口秀,相声、小品,让人快乐的作品她都喜欢。
房主任说:“生活已经这么苦了,先笑一会儿再哭。”
她关注到的第一个脱口秀演员叫李波。
2023年春天,房主任通过抖音刷到了李波要到山东巡演的消息。她想,这可能是她离偶像最近的一次机会。村里的其他妇女不会用智能家电也不会上网,只关心家长里短和种地。喜剧这个爱好,她孤独得连个身边能分享的人都没有。
通过网线,房主任知道脱口秀现场都能互动,她决定,要想办法跟偶像说上话。前排能互动的票价是380,后面的区域是220,经济拮据的她选择了220的——声音大一点照样能唠上磕。
活了50年,人生第一次花钱追星。
脱口秀演员互动时的经典问题之一就是,“你是做什么的?”
李波的话筒递过来时,鬼使神差的,房主任把原来中规中矩的回答“家庭主妇”,改成了“信息中心主任”。谁都以为这是个正经职位,她却飞快地解释,就是村里嚼舌根、讲八卦的。全场大笑。
那时她还不懂什么是预期违背,但天然地知道怎么逗笑别人。
这个视频后来传播量过百万,李波看到了她的天赋,演出结束后邀请她去沈阳做正式的脱口秀演员。
李波也成为第一个托举她的贵人。
房主任担心路费,李波又帮她订好了车票和住宿;
房主任不懂怎么写稿,李波让她免费参加训练营和培训;
房主任暂时不够格上商演,李波就让她在俱乐部里尝试其他职位,除了保洁之外,客服场务店长几乎轮了一圈。
但现实不是爽文,在沈阳的第一年,房主任过得无比煎熬。
段子总是不响,开放麦都会被观众嘘下台,再加上更年期和身体的各种老毛病,压力大到身体要透支。
房主任只好选择放弃。
回到家,她和老公好言商量,你看在我三十年付出的份上,咱们能不能好好过,你也出门挣点钱,咱们一起把老二学业供出来。
但人是不会变的,“柯基老公”已经习惯了旧模式。
他觉得三十年都过来了,她不会跑。
照旧天天情绪发泄,拒绝出门挣钱。
“我是为了保命跑的。”房主任说,她害怕像婆婆一样猝死。高血压、心律不齐、子宫囊肿、腰间盘突出、关节骨质增生……三十年的操劳在她身体留下了很多磨损。
“最难受的时候,血压能飙到两百多,吃两片降压药都控制不住。”
李波又一次接住了她。
一个月后,房主任请假要回家离婚,李波拥抱了她说,“我期待你重生”。
离婚后,净身出户的房主任拿不出给孩子的学费,李波又直接掏钱付了。
虽然李波后来自己遇到了风波,不在脱口秀圈露面,但她是第一个看见房主任才华的人,也是第一个拉她一把的贵人。
房主任说,“这是人生第一次有一个有力量的人支持我”。
而李波说,“你圆满了,我的人生也就圆满了”。
这是女性之间最动人的共生:
“一个女性递给另一个女性的话筒,结束了一个女性悲惨的前半生。”
一个大方地伸手,一个在微光中勇敢走,她们用彼此的力量,把“不可能”熬成了“我可以”。
是天赋,也是努力
很多人不信一个农村妇女能写出这么优质还与时俱进的稿件。
脱口秀栏目的总导演小红和同事们刚见到房主任时也很惊讶。
第一次读稿会时,他们看到“柯基”、“5G”、“马斯克”这些新词,忍不住问,这些词都是你自己想的,还是有别人润色?
房主任十分自豪,你以为我这个信息主任白当的?
房主任的学历是脱口秀节目中的新低——
去年的第4名刘仁铖初中都读过两年,她只读了一年半。
但她对书籍和信息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
她爱读书,连药品说明书都能逐字读完;别人家的书不肯出借,她就不吃饭也要赖在别人家读完。
订婚的时候,老公承诺要送她礼物,她开心地拉他到书店,捧回了半人高的一摞书,后来,里面的那本《红楼梦》都被她翻到散页。
她想倾诉婚姻里的苦,但笑中带泪不是容易做到的。
沈阳俱乐部的编剧劝她,“观众花钱是来听我们开心的,不是来听你受苦的。”
她就一遍遍写逐字稿,上开放麦,把观众有反应的地方记下来。
一开始吐槽前夫又脏又懒,发现观众不爱听,那就整段扔掉,只留那些带着自嘲的鲜活细节。
她几乎所有段子都写自我——内容真实,语言有节奏,爆点扎实,情绪克制。
大女儿说,我敢保证几乎跟她交流过的人,都不会再说出她就是一个没有见识的农村妇女。
〓 节目播出后,房主任的大女儿开通了社交账号,写她眼中的妈妈
房主任在台上也保持着跟在村里一样的状态,像唠嗑一样放松,不惧权威。
她见了郭麒麟就要把女儿介绍给他,说咱们两家门当户对,长辈都是靠说话吃饭的。
她第一次见李波时就已经是这样会接话。李波问到她有两个女儿时亲近地喊她妈妈,结果房主任说,咱们俩差不多大,你一米五八,我也一米五八。
这种精准抓梗的能力,是她与生俱来的天赋。
就算有幕后编剧帮忙打磨,最终站在舞台上的,永远是最真实的房主任。
是田间地头,其他人都愿意找她聊天的房主任;是在手机和生活里不停记录新信息的房主任;是那个在苦难里也试图要笑一笑的她自己。
随着一遍遍的倾诉,她的痛苦被看见,也变薄了。
她甚至不再恨那个男人,反而多了几分悲悯。
从被托举,到托举别人
很多人都被房主任对女儿的态度感动。
她用三个字掷地有声地表达了对女儿的支持:“妈,他。离!”
如果有一天,女儿回家抱怨婚姻,会说脱口秀赚钱的妈妈就是她最大的底气。
这份底气,恰是房主任年轻时最渴望却没得到的。
在三联的采访中,房主任透露了一个细节:
“我当时之所以愿意跟他过,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我妈妈让我伤心……我当时年纪太轻,光想着有个人结婚就行,根本不知道我会走进那样一个婚姻。”
而在她的婚姻变成那样以后,也没有获得妈妈同意离婚的许可。
母亲是女儿天然的同盟。失去母亲的支持,房主任等于一个人对抗着 “女人就该认命” 的整个系统。
妈妈为什么不支持她呢?
不是不爱女儿,更大的可能性是,妈妈没有见过“忍”之外的活法。
“日子都是这么过的。你凭什么搞特殊?”
“你现在离了,以后谁还要你?一个人怎么过?”
暗无天日的人生剧本,就这样一代代重演。
房主任的社媒评论区,已然成了困境中女性的“树洞”。
有身处困境的人,终于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哭了好久”。
有人在房主任的评论区倾诉自己的焦虑和困扰。
有人感谢妈妈的不理解却包容。
有人分享自己的勇气。
这些评论数目还在不断增长。
他们中有人已经走出泥沼,有人还在挣扎,但都在房主任的故事里汲取着 “我能行” 的勇气。
更动人的是,改变正在代际间发生。
当女性的故事被不断讲述,被听见,越来越多的母亲、姑姑、邻居,在起变化。
前两天,唐香玉贴出了三姨给她写的一封信。
三姨是村里的红娘,总是爱牵线催婚,唐香玉曾经多次在段子里提到三姨。
可在这封信里,那个一辈子最爱说媒的三姨,也开始反思, “我是不是见过的生活太刻板单一了”,甚至写下 “是男是女,都该自己做主”这样的句子。
那代人走得慢一些,也不太会表达。
但她们没有停下,都在进步,在慢慢变好。
在和杨天真对谈的最后,房主任说起其他脱口秀演员对她的评价:
“我要是拿到你的人生剧本,早投降了。”
而房主任说,人生就像打牌,两个王,四个二,还有什么意思?
拿到一把烂牌,把它打好才是最有意思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天生手握好牌,有人注定要面对更艰难的开局。
所以如果你也觉得自己拿到的是一手烂牌,别急着放弃。房主任们证明了,牌局可以重洗,规则可以改写。
如果你拒绝认命,那些看似注定的败局,也可能被打成漂亮的翻身仗。
她们走过的路,正在为后来者,点亮微光。
现在,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