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通讯员 光小科 实习生 杨黎
7月17日,在武汉万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一台半成品人形机器人的头顶上,巴掌大小的黑色半球形装置正无声旋转,扫描形成的蓝绿色点云,将实验室每一处轮廓全部呈现,桌椅、电脑等均被精准识别。
这个“小不点”,正是万集光电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用球机激光雷达”。自今年5月在北美行业大展上发布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其中不少是行业龙头。
“今年4月以来,不仅我们北京工厂满产,武汉的车间、实验室也加班加点。在国内自主移动机器人市场,公司占据约20%的市场份额,服务超290家客户。”万集光电技术总监张英杰介绍,目前在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工厂货运领域,机器人应用全面铺开,“激光鹰眼”需求量持续走高。
据市场机构测算,全球机器人视觉市场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225.9亿美元,2024年至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7%,其中激光雷达占据相当市场份额,速腾聚创、禾赛等一众龙头厂商已率先下场布局。
激烈竞争中,更需要凭产品力说话。
“我们就像为机器人装上了360度无死角的‘鹰眼’。它既可横向360度扫描全景,也能纵向实现63.5度的超广视场。”张英杰说,加装惯性导航传感器、算法芯片等组件后,一台“激光鹰眼”即可同时实现全局定位导航和近距离避障。
特别是在家庭、医疗、公共服务等室内外场景,未来装配在人形机器人上的“眼睛”,需要在定位、避障功能的基础上,具备精细识别的能力。
“无论是镜面般的不锈钢墙面,还是光滑的大理石地面,这款产品都能保持稳定的三维建模精度,误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这种‘功力’业内少有。”张英杰说,在合作商实验室,加装其固态激光雷达的人形机器人,已能精准识别衣物轮廓,甚至感知褶皱深度,不久后有望完成叠衣服等精细动作,“具备类似人的精细感知能力”。
从“看见”到“看清”,“激光鹰眼”并非凭空而生。2011年进入激光雷达赛道后,历经多年持续突破,万集光电在路测激光雷达领域的市场占比超50%。车规级雷达上,多款“现象级”产品已出口日韩、德国、加拿大等海外市场。而在移动机器人上,企业已与行业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多年来保持300%的年增长率。
“未来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整机成本是其中瓶颈,而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传感器件降本是破局点。”张英杰说,公司正将研发重心转向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高性价比的新型雷达产品。“我们正与多家长期合作的移动机器人厂商携手,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多场景的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