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乐克、通讯员李伟)7月22日,应急管理部对我省15起成功组织群众转移避险的典型案例通报表扬,充分肯定湖北在多轮强降雨中科学应对、及时避险、有效防灾的突出表现。
入汛以来,我省遭遇强降雨频繁侵袭,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多次发布暴雨、强对流天气风险提示。省应急管理厅第一时间落实防汛减灾“十条措施”,对橙色以上暴雨预警地区实施点对点“叫应”,组织市县防汛责任人靠前响应、巡查处置,成功避免了一系列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灾害事件。
宜昌市兴山县水月寺镇在信息员凌晨巡查发现河水上涨异常后,镇村干部连夜逐户敲门叫应,及时转移3个村的201人,无一伤亡;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在发现沟渠管涌险情后,组织专业队伍4小时抢险封堵,有效避免1100余名居民受灾;黄冈市英山县杨柳湾镇饶家湾村发现道路边坡裂缝,村干部自驾封路、发布预警,山体滑坡发生时,沿线人员车辆已全部转移,未造成任何人员伤害。
此外,滑坡、崩塌、洪涝等多种地质灾害前兆均被基层力量精准识别、果断处置:黄冈市武穴市组织转移养殖场人员及950头生猪,避免150万元损失;孝感市孝南区提前5天将危房户转移,最终房屋倒塌未致伤亡;恩施鹤峰县通过“尖刀班+网格员”机制成功撤离59名危楼居民。
通报指出,这些成功案例的关键,在于地方各级应急系统快速响应、基层干部“人在汛上”、风险信息直通一线。应急管理部监测防火司组织国家减灾中心,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对15起典型案例进行总结,作为应急避险实战教材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