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影 柳欣雨)乡村振兴,人才为先。7月24日,在襄阳市襄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该区以培育“新农人”为抓手,通过系统化培训赋能、全链条创业服务、立体化政策保障,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动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系统化培训“强本领”,锻造“新农人”硬实力
一是精准农技培训。襄州区紧扣农时需求,开展工匠等专业技术培训12场,覆盖300余人次;依托高校资源,实施“头雁”护航计划,选派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1名带头人深造,赴襄州开展2次“头雁”护航活动,其中1人赴华中农业大学攻读农业微生物技术,2人参与乡村CEO培训,7人参与产业领军人才培训,为乡村发展储备核心力量。二是多元技能拓展。开设襄阳牛肉面、育婴员、抖音短视频等97班次就业创业培训,结业学员2183人,农村劳动力占比92.5%;启动“电商创业新秀培养计划”,首批100名学员通过“互联网+”赋能农产品销售,实现技能与市场无缝对接。
全链条服务“搭舞台”,激活创业者新动能
一是平台支撑。襄州区建成的青年创业产业园已吸引7家企业入驻;109名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直抵田间地头;全年新增返乡创业1188人,带动就业2300余人。二是政策护航。线上线下广泛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惠及20人,为退役士兵提供专项服务,47人参加适应性培训,3场招聘会促成53人就业,1人获15万元创业贷款支持。三是项目引领。成功落地3个返乡创业项目,引资2.46亿元;凤凰咀遗址获2.4亿元中央资金支持,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工程,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立体化保障“暖人心”,筑牢人才发展根基
一是生活服务优化。襄州区对“新农人”子女实行“属地就近+适当从优”入学政策,选派6名业务院长挂职基层卫生院,定向培养5名农村医学生,解决返乡创业者医疗教育后顾之忧。二是产业配套升级。襄州区11个镇农业服务中心与区产权交易搭建服务网络,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81宗,金额7600万元;培育农民合作社1493家、家庭农场1264家;推荐16家涉农主体获贷3500万元,打造23家星级农家乐,带动乡村旅游接待12万人次。
襄州区通过“培训—服务—保障”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了“新农人”从“引回来”到“留下来”“干得好”的转变。下一步,襄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围绕“稳就业、促创业”目标,深化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对接,优化政策申报流程,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