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武汉市公安局为牺牲民警万松举行警号封存仪式。(湖北日报通讯员 应后威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然 杨文漪 通讯员 武龚萱
警号的颁授,是认可,是责任,是重托;
警号的封存,是缅怀,是铭记,是传承。
7月25日,武汉市公安局为因公牺牲民警万松举行警号封存仪式。“012694”,这个陪伴他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身份代码,被安放至武汉市公安局党建中心英模英烈事迹展示厅。
这是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代码
当天10时,武汉市公安局党建中心内庄严肃穆,万松生前的战友们身着警礼服,整齐列队,神情凝重。礼兵手捧装有万松生前警号的封存盒,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缓缓上前。科技信息化支队支队长张奎肃然而立,深情凝视着熟悉的警号,郑重地合上了盒盖。
“敬礼!”一声令下,现场民警齐刷刷地举起右手,向昔日并肩战斗的战友致敬。激昂雄壮的《中国人民警察警歌》响起,大家目送警号“012694”被移送至武汉市公安局党建中心英模英烈事迹展示厅存放。
万松生前任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三大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曾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25年5月26日,他在组织完端午节安保风险研判后突发疾病,经送医抢救无效,于5月27日不幸牺牲,年仅50岁。
从警28年,万松孜孜不倦地将智慧与心血倾注于警务技术创新、数智赋能实战、打击违法犯罪和服务人民群众,在最后时刻仍在为城市安保工作连续奋战,用生命兑现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他被湖北省委追授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被武汉市委追授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被武汉市人民政府追授为“武汉市先进工作者”。
“看到他曾经佩戴在胸前的警号,我想,这一串数字,不仅仅是身份的代表,还是一名公安民警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代码。”在警号封存仪式现场,万松的妻子张熙说。
让科技强警之音生生不息
“看到这熟悉的警号,就好像他还在我们身边一样。”张奎说,为万松举行警号封存仪式,是战友们对他最崇高的敬意,是对他精神的传承,也是科技信息化支队庄重的宣誓,“我们要把科技信息化赋能公安新质战斗力的事业传承下去。”
万松是武汉公安首批大数据侦查员,他精心绘制武汉公安大数据建设蓝图,把侦查经验融入数据分析,推动警务工作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用数据织就了一张平安“天网”。
“万松同志既是我的领导,也是良师益友。”科信支队三大队民警胡欣说。胡欣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专业,研究方向是量子计算,他是万松精挑细选进入武汉公安大数据团队的优秀民警,“我将努力传承万松同志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的作风,无私奉献、敢打敢拼的精神。”
青年民警向一丞是科信支队的后起之秀,也是万松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小师弟”。在警号封存仪式上,向一丞郑重地说:“我要以万松同志为榜样,坚持以创新为引领,笃行不怠,全力完成万松同志未竟的事业,全心全意守护这座英雄城市的万家灯火。让科技强警之音,在长江之畔,生生不息。”
封存警号,是公安系统对因公牺牲民警崇高的纪念方式。当天,万松的儿子也来到现场,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这是他的父亲为他上的最重要的一课,我相信,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延续父亲用生命坚持的正义和善良。”张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