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黄旖旎)七月骄阳似火,金家坝村仙侣山半坡一串串红玛瑙似的五味子压弯了藤蔓,返乡创业的“新农人”王成尧正带着十多名村民穿梭田间采收果实。“今年雨水匀,果子成色好!电商订单都排到中秋了!”他擦着汗,笑声爽朗。
三年前,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闲置地,而如今,“新农人”王成尧用50亩五味子、70亩车厘子,为家乡铺就了一条“红色的致富路”。
荒山结金果:生态种植“种”出好前景
王成尧的转型并非一时兴起。此前他在建筑行业打拼多年,事业风生水起,但每次回乡看到撂荒的土地,总觉“心里空了一块”。2022年3月,他毅然带着资金和技术返乡,成立“成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次性流转120亩闲置土地。“荒着太可惜,不如种点果子带乡亲们试试!”他笑着回忆初衷。王成尧看中仙侣山海拔高、云雾多、土壤好的天然优势,经过多方考察和调研引进优质种苗,摸索出一套“土办法”。仿野生管理,藤架依山而搭,保留原生树林遮阴,全程人工除草,坚决不用除草剂;以虫治虫、以音防鸟,悬挂诱虫板、投放赤眼蜂,替代农药防虫害,在田间设置音响用猫叫和老鹰叫声防止小鸟偷吃果子,最大程度保证果子的品质。
经过一年多的培育,如今这些五味子已经成熟。“你看这果实,颗粒饱满,品质上乘。”王成尧随手摘下一串,向我们展示,“按照这个长势,今年能有不错的收成。”
小果子蕴含着大能量,是家门口的“甜蜜事业”
“从前打工跑外面,现在抬脚就到基地干活,顾家挣钱两不误!”脱贫户张婶戴着遮阳帽,麻利地将新采收的五味子分拣装筐。带动像张婶这样的20户村民实现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这50亩五味子已成为金家坝村的共富引擎。
作为药用价值与食用价值兼具的特色作物,这片五味子林可收获鲜果约1万斤。在5月育苗、7-9月采收的关键期,日均用工量从日常管护的12人猛增至35人,村民日均工资达200元,采收季累计发放劳务报酬8万元。更吸引人的是“弹性务工”机制——村民可自主选择全天或半天参与,实现“照顾孩子、田间劳作”无缝衔接。
新农人有担当,手机成了“新农具”
“酒香也怕巷子深!”电商村书记余飞白举着手机演示,抖音直播采摘、微信接订单、快递车直通地头。“城里人爱看原生态,咱就实景展示!”他点开账号:一条“五味子成熟了”视频播放量破5万,外地客商主动上门合作。
镇电商服务中心更助他一臂之力,免费设计“仙侣山五味子”特色包装和宣传画,协调冷链物流,鲜果48小时直达北上广。眼下,王成尧还筹划着采摘研学、五味子果酱、果酒等:“游客能体验采摘,临走带上两罐,这比单卖果子强!”
据了解,连续5天每晚3小时直播间共售出3000多斤,后台叮咚作响的订单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傍晚的基地里,村民们的笑声伴着果香飘荡。王成尧看着满山的红果和忙碌的乡亲,手机里订单提示音又响了起来。“荒山真成了‘金山’!”他笑着说。如今,这小小的五味子,鼓了乡亲们的腰包,手机一点,山货出山,金家坝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一步,兴山县黄粮镇金家坝村将发展五味子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五味子成为村民们的“长效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