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青少年儿童溺水高发期,每年伤亡人数触目惊心。溺水可能发生在野外池塘、乡村小河,也可能发生在戏水游乐场、室内泳池,甚至发生在家中浴室、厨房。家长作为孩子监护人,务必要打起12分精神,筑牢安全防线,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有些家长工作繁忙,孩子放假在家无人看管,只能托付给亲戚朋友代为看管。这种情况一定要找责任心强的成年人,并将防溺水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到位,切不能碍于情面半遮半掩或做甩手掌柜完全不管。有的家长虽然自己带孩子,但手机不离手,心思几乎不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不来烦自己,任由他出去玩,总认为溺水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殊不知这些疏忽和侥幸心理都是孩子遇险的“催命符”。家长需要时刻掌握孩子去哪里了、在做什么和谁去的、什么时候回。孩子一旦接触水了,家长需要守在一臂的距离之内,专心监护,不能玩手机或者聊天,如果需要暂时离开,一定要稳妥托付给负责任的成年人接替看护。只有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牢牢把孩子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筑好防范溺水的第1道防线。
暑期炎热,孩子爱玩水降温,家长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安全玩水呢?家长首先需要教育孩子牢记“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没有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家长还应以身作则,带孩子到安全正规的游泳场所玩水,不带孩子游野泳。此外,还应教孩子不慎落水后的自救方法,常见的自救姿势有抱膝式、开放式、仰飘式,这些能在关键时候多争取一些救援时间。但最重要的教育还是要教会孩子自觉远离危险水域,这样才能筑起溺水的第2道防线。
溺水经常发生在悄无声息中,家长需要学会精准判断溺水迹象,确保能第一时间发现孩子溺水。溺水时,孩子求救声通常喊不出来,会做出类似爬梯子动作,紧闭双眼或过度换气,然后在水中呈直立状态,腿不动,慢慢下沉,手臂可能前伸,努力朝一个方向游动,但没有进展,试图翻转身体等等。一旦发现这样迹象,需尽快采取救援措施,科学急救。如果孩子意识清醒,得救后及时保暖,就近送医或拨打120。如果孩子陷入昏迷,要立即拨打120,如果没有呼吸和心跳,立即给予孩子2~5次人工呼吸和持续心肺复苏直至恢复呼吸和心跳。这第3道防线是最后一道防线,离死亡近在咫尺,只有守牢前2道防线才能真正保护孩子远离溺水。
“祸患常积于忽微”,防溺水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将防溺水的防线筑得更加牢固。守护孩子的安全,就是守护家庭的幸福,就是守护社会的未来。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港湾中茁壮成长,愿每一个家庭都能远离溺水的伤痛,永远充满欢声笑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章松洁(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
责编: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