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李林牧 张雨 叶欣)“没想到两年时间,一颗结石竟变成了四颗,还差点拖出大问题!”7月31日,即将出院的河南大学生小郑(化姓)看着病床上的结石标本,对自己曾经的不良生活习惯追悔不已。在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他通过一台仅20分钟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成功摘除了藏有4枚结石的“蛇形胆囊”。
20岁的小郑是河南某高校大二学生,两年前的全身体检中,腹部彩超首次发现胆囊内有一颗结石。因无明显症状,他并未在意。直到今年体检,报告显示结石不仅体积增大,数量还增至多枚,这才在父亲的坚持下,慕名来到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求诊。
“孩子上大学后彻底‘放飞’了,熬夜打游戏是常态,早上睡过头从不吃早餐,三餐基本靠外卖和零食凑数。” 小郑的父亲提起儿子的生活习惯满是担忧和无奈。而主治医师黄国庆在完善检查后发现,除了后天习惯问题,小郑的胆囊存在先天性结构缺陷—胆囊形态狭长如蛇形,伴有多处腺肌症和狭窄环。
“胆囊像一根扭曲的管道,胆汁长期淤积,长结石是必然结果。” 胆石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江帆解释,郑先生的生活习惯更是“火上浇油”,不吃早餐使胆汁空腹滞留超12小时,浓缩的胆汁极易析出胆固醇结晶;高脂外卖和垃圾食品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缺乏运动则减缓胆囊收缩功能,进一步加速结石形成。
7月27日下午,胆石病团队在患者脐部通过单孔穿刺器置入腹腔镜,腹腔镜直视下可以看到胆囊大小约12×5×3cm,胆囊形态狭长,有三处狭窄环。完整剥离并切除胆囊后取出剪开可见4枚黄色胆固醇性结石,最大的一枚直径约2cm。术后4小时,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江帆表示,有时候青少年长胆囊结石的原因往往不只是简单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造成,这个小伙胆囊先天呈“蛇形”,多处腺肌症这种结构缺陷导致胆汁排出不畅,极易淤积浓缩,本身已是胆结石的“温床”。同时,他大学期间长期的不良习惯极大增加了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析出及结石形成的速度和概率。即使初期无症状,结石仍在两年内悄然变大、增多。存在胆囊结构异常(如腺肌症、形态扭曲)者,必须格外重视规律饮食(尤其早餐)、减少油腻、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并定期体检监测胆囊状况,以防结石隐匿性进展带来更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