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政府召开了2025年十类民生项目推进会,强调要以创新的思维、用改革的办法、务实的作风,不断提高各项民生工作的质量,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这份饱含温度的民生承诺,正在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落地生花。从教育、养老到就业,从住房、出行到医疗,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武汉正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将政策蓝图细化为千家万户门前的温暖实景,让千万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与质感。
民生如织,安全为基。在武汉这座城市的治理蓝图中,安全始终是最厚重的底色。城市管理者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编织着安心的保障。“15分钟养老服务圈”如温柔的臂弯,环抱着银发族的晚年时光;老旧小区改造的推土机声里,藏着对市井烟火气的守护;“零高差”坡道上轮椅滑过的轨迹,记录着城市无障碍的文明刻度;拔地而起的保障性住房,为新市民点亮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灯火。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恰如春雨润物,在楼宇巷陌间夯实着城市发展的承重墙。
城市的温度,往往藏在晨昏交替的细节里。清晨的公交站台,优化后的线路正载着城市的活力开始流动;午后的社区活动室,“爱心妈妈”们讲述的故事温暖着留守儿童的心房;黄昏的家庭公益大讲堂里,科学育儿的智慧在年轻父母间传递。寒暑托班的笑语,分级诊疗的便利,充电棚里的安全保障,这些民生细节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将政策的温度传递到每个角落。武汉正以这样的温度计量着民生的质感,不是宏大叙事中的数字增长,而是菜市场改造后大家舒展的眉头,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老人不再为上下楼发愁的欣慰,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城市里找到归属感的瞬间。这份温度,让城市的脉搏始终与百姓的心跳同频共振。
“民生改善永远在路上”,武汉正将这句承诺镌刻在城市发展的年轮里。今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将新开工212个、完工323个,实现2000年前建的小区“应改尽改”;全市人行道盲道设置率100%;156条城市主次干道实现“零高差”坡化改造;240个老旧小区加装无障碍电梯1600余部。数字背后,是这座城市对民生细节的执着追求,正如东湖绿道蜿蜒延伸的曲线,民生建设没有终极蓝图,有的是一代代建设者以工匠精神接续打磨的恒心。在这里,“人民”二字不仅是政策文件的主题词,更是街头巷尾可触可感的生活质地。
站在长江之滨回望,武汉正以“人民标尺”丈量城市温度,将发展的暖意渗透进江城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扇窗扉。从解决“有没有”到追求“优不优”,从满足“保基本”到打造“高品质”,这座城市的民生叙事里,既有老旧小区电梯上升的机械韵律,也有爱心课堂飘散的欢声笑语。当发展成果真正化作市民嘴角的笑意、眼里的光彩,便是对“江山就是人民”最生动的诠释。新征程上,武汉正用温暖的市井烟火点亮每个日常,用扎实的发展答卷兑现每份幸福期待。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晶凤(武汉市洪山区委组织部)
责编: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