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最深海底生命群落
创始人
2025-08-01 20:41:45
0

人民网海口8月1日电(潘惠文)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消息,由该所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全球最深、分布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在深度达到9533米的深渊海底,存在着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和巨大甲烷储库。研究成果于7月30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科研团队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揭示了深渊中延绵蓬勃生长的化能合成群落。这些生命不依赖阳光获取能量,而是利用地质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获取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能量。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关于生命在极端深度生存能力的认知,更为理解深海碳循环的复杂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深渊是指深度在6000米至近11000米之间的海沟区域,通常形成于板块俯冲带。长期以来,科学界推测化能合成群落可能广泛存在于深渊区域,但此前发现的案例屈指可数。

此次研究首次在深达9533米的极端深度,以及跨越2500公里的广阔海沟底部,直接观测到了世界上分布最深、分布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这些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它们依靠沿着断层上涌的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除发现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之外,后续研究还有可能揭示全新的代谢途径和极端压力适应机制。

该研究对理解地球深部碳循环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环境中的甲烷实际上是由沉积层深处的微生物活动产生的。这一结果表明,在深渊海底之下还存在着一个前所未知的、庞大活跃、由产甲烷微生物主导的深部生物圈,不断将由沉降有机质分解而来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因此,这一过程可能封存了大量的从上层海洋沉降的有机碳,并以天然气水合物等形式在深渊海底形成规模巨大的甲烷储库,挑战了传统的深海碳循环模式。

这一发现也直接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研究证明,化能合成生命可能在深渊生态系统发挥着比想象中更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影响着深渊生态系统结构。

本次研究是“全球深渊探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发起和主导,获得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执行委员会批准,旨在利用最先进的深潜技术揭开地球深渊无人区的奥秘。(视频来源: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丰田全新入门越野SUV再传新消... 丰田于 2023 年底在日本申请 酷路泽 FJ 全新商标,透露将推出一款入门级越野SUV,今年 5 ...
原创 百... 要说这豪华座驾里头的拔尖角色,那奔驰S级总归是绕不开的存在!2025款此刻正带着一身珠光宝气来到咱们...
原创 领... 在这个匆匆忙忙的年代,生活的脚步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品质”二字的要求,也愈加严苛。无论是吃穿住行,亦...
9月要上小学?这份“入学指南”... 面对“幼升小”,不少家长会有些担心孩子会不会感到无所适从?在这里郑州优秀教师给出这四个建议,家长们请...
2025级中国美术学院插画叙事... 2025级中国美术学院 135400戏剧与影视专业 插画叙事方向 考研院校信息及真题 往年信息仅供参...
荧屏养“狗”指南:男星颜值高,... 作者|肉丁早八靠冰美式灌醒灵魂,晚八靠“嗑CP”精神回血,一边现实里鞠躬尽瘁当牛马,一边看偶像剧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