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股,再度爆发!
今日午后,盛科通信、芯原股份、上海新阳、寒武纪等芯片股集体拉升,激活了市场人气。随后,A股主要指数探底回升,沪指涨幅超1%,科创50指数更是大涨超3%。
分析人士指出,九峰山实验室近日在磷化铟(InP)材料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的消息,对芯片板块的刺激较大。据悉,磷化铟(InP)材料是光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核心材料。6英寸磷化铟(InP)工艺的突破,有望推动国产光芯片成本降至3英寸工艺的60%~70%。而随着AI大模型训练及推理需求激增,光芯片作为数据传输的核心组件,其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成为支撑算力基建的关键。
芯片股午后集体异动
8月20日午后,A股芯片股集体爆发,盛科通信20cm涨停,上海新阳、胜科纳米、上海合晶、成都华微、艾为电子等纷纷拉升。截至收盘,芯片指数整体涨幅接近3%,涨停或涨超10%的个股有20多只。
消息面上,半导体材料领域,传来利好消息。8月19日,湖北九峰山实验室公布,其实验室团队近日在磷化铟(InP)材料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出6英寸磷化铟(InP)基PIN结构探测器和FP结构激光器的外延生长工艺,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成果也是国内首次在大尺寸磷化铟材料制备领域实现从核心装备到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协同应用,为光电子器件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作为光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核心材料,磷化铟(InP)材料的产业化应用长期面临大尺寸制备的技术瓶颈,业界主流停留在3英寸工艺阶段,高昂的成本使其无法满足下游产业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九峰山实验室依托国产MOCVD设备与InP衬底技术,突破大尺寸外延均匀性控制难题,为实现6英寸磷化铟(InP)光芯片的规模化制备打下基础。
在全球光电子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光通信、激光雷达、太赫兹通信等领域对磷化铟(InP)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据Yole预测,磷化铟(InP)光电子市场规模2027年将达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4%。6英寸磷化铟(InP)工艺的突破,有望推动国产光芯片成本降至3英寸工艺的60%~70%,有助于增强国产光芯片市场竞争力。
九峰山实验室本次联合国内供应链实现全链路突破,对促进我国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为产业链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础。例如,九峰山实验室本次技术突破中6英寸磷化铟(InP)衬底合作方云南鑫耀的6英寸高品质磷化铟单晶片产业化关键技术已实现突破,量产在即。
据悉,云南鑫耀为云南锗业子公司,主营半导体材料研发生产。在二级市场上,云南锗业的股价已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
韩国政府拟大规模采购GPU
在芯片领域,另外一则消息也引发市场关注。周三,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表示,韩国将在未来两年内采购超过35000枚图形处理器(GPU),作为全国范围内加强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计划的一部分。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长官裴庆勋当天在韩国国会表示,政府的长期目标是到2030年确保5万枚GPU。“我不认为政府能包办一切。政府将为私营部门创造人工智能市场和基础设施投资铺平道路。” 裴庆勋说道。
此前,韩国政府通过“AI高速公路”计划,提出了到2030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的愿景,其中包括建立配备5万枚GPU的国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今日,在A股市场上,GPU概念股集体拉升,芯原股份盘中触及20cm涨停,收盘上涨15.52%;寒武纪盘中一度大涨近10%,收盘上涨8.46%,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海光信息、北京君正、中芯国际等纷纷跟涨。
液冷服务器概念股也集体异动,浪潮信息、光迅科技等涨停,领益智造涨超7%,紫光股份、中兴通讯等涨超5%。
湘财证券表示,AI大模型的破圈及AI智能眼镜、AI手机等设备市占率的提升,带动端侧AI算力的需求上行,驱动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先进存储产品、GPU及边缘计算/端侧算力芯片等多种半导体硬件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传统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PC及IOT板块弱复苏态势延续,叠加国产化替代仍为大势所趋,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半导体企业有望持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