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郸 通讯员 潘焱 李斌 实习生 杨雨涵
江汉平原,地处湖北省中南部,土地广袤、湖泊星罗棋布。这片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工作,由省生态环境厅驻鄂中生态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以下简称“鄂中专员办”)承担。
这支仅6人的队伍,肩负着荆州、荆门、天门、潜江、仙桃5市3.3万平方公里的生态守护重任。鄂中专员办用政治力凝魂聚力、战斗力克难攻坚、执行力正风肃纪、创新力提质增效,坚决扛起守好鄂中片区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为加快建设美丽湖北贡献监察力量。
行走的“排头兵”:80%时间在路上
走进鄂中专员办,一面“工作实绩亮晒栏”格外醒目,上面细致罗列着每名干部每周的工作“账单”。
“年初建账、每周报账、每季度晒账、年底结账,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鄂中专员办主任徐中品介绍,专员办深化党建业务“双融双促”,通过开设“微课堂”等形式,不断提高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和履职本领。
“一周三四天都在外面跑。”专员办干部李熙介绍,平时办公室很难见到大家的身影,片区内的江河湖岸、工业园区成了他们常去的“办公点”。
立足人员少、范围大的实际,专员办围绕“计划共商、信息共享、资源共用、问题共研、整改共抓”5方面,探索思考鄂中区域派驻监察常态化工作机制,相关思考与实践登上《中国环境报》。
强化环境监察:找准“症结”更推动问题解决
成立5年多来,鄂中专员办对历次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起底清仓”核查,推动一批“老大难”问题整改。
洪湖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是中央环保督察的重点,专员办强力督办,会同荆州洪湖流域督导中心推动13个综合治理大项38个治理小项清单任务稳步推进和100余个具体问题快速整改。目前洪湖“降磷退Ⅴ”成效持续巩固,水质连续8个月保持Ⅳ类。
“雨天最容易揪出排污口的‘猫腻’。”5月以来,专员办干部侯明华等协同部省专家对荆州、潜江等地突击核查中心城区重点排污口,对借雨排污“零存整取”等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针对荆州大气质量全省排名靠后的困境,今年3月,专员办牵头开展20余天专项督导,累计核查点位90多个,反馈问题7大类29项,推动市县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机制。专员办干部万立国、邓学忠等持续盯办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助力荆州市空气质量近几个月持续改善。
荆门素有“中原磷都”之称,长期发展也遗留不少“三磷”问题。专员办干部姚卫多次实地深入走访,围绕磷化工企业污染治理等反复调研推进。如今,荆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并在全省率先出台无害化磷石膏用于矿山修复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