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菁华 通讯员 龚雨西
“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一家走不到今天!”近日,18岁的武汉高中生小宇收到了期待已久的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难掩激动。这个曾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儿Ⅱ科病房里与白血病拼搏多年的少年,即将开启了人生新阶段。
2016年10月,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小宇突然开始持续低烧,脸上毫无血色。经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医疗团队一系列详细完善的检查后,小宇最终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这个家庭被笼罩在悲痛和恐惧的情绪之中,他们却没有被命运击垮。“孩子化疗时吐得连水都喝不下,手里却紧紧抓着课本说‘妈妈我想上学’”,儿Ⅱ科护士长刘晓琴回忆起初见小宇的场景,仍然记得那个瘦弱男孩的枕头下藏着的数学错题本。
为了帮助小宇抵抗病魔,早日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医疗团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系统治疗的3年,是医护团队与小宇共同“闯关”的3年。从起初诱导缓解期的凶险,到巩固治疗期的感染风险,再到后来维持治疗期的药物反应,每一步都考验着团队的医疗技术与患儿的生命韧性。
根据病情变化和患儿的生长发展,医疗团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断调整化疗药物剂量以减少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2019年,小宇的身体达到出院标准后,便回归校园生活了。但之后还要进行严格的随访监测,定时复查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学。
小宇的主治医师、儿Ⅱ科石清照副教授介绍:“长期无病生存是儿童白血病治疗的重要目标,小宇的案例证明,规范治疗能让患儿回归正常生活。”收到报喜和致谢的微信后,她感慨地翻看着这几年小宇的治疗档案,其中无不显示着精准的药物监测、细致的感染防控和多学科协作的支持体系。
从精准制定化疗方案时的反复推演,到应对治疗中突发状况的果断处置,再到九年如一日规范严谨的随访监测,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是对医学极限的挑战,对生命细节的敬畏。正是这份严谨认真的专业水平,让血检单上的指标从紊乱走向平稳,从波动归于正常,最终为小宇铺就了走进“人生大考”的底气。
“这份耀眼的红色录取通知书,既是梦想绽放的颜色,也是医术与温情为无数家庭点亮希望的证明。”小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