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重要一环。当下,不少农村地区依托资源禀赋,与企业合作探索开发运营文旅、研学等项目。现实中,有的项目存在“不接地气”的问题。比如,研学基地外地孩子扎堆,本村儿童却难受益;民宿成网红打卡点,村民却因租金上涨“望景兴叹”。
乡村的主人是村民。项目开发运营,倘若只把村民当“局外人”,从小处看,少了熟知乡土文化、地道风物的智慧合力;而从长远看,也无法真正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利于实现公平的利益分配。在浙江嘉兴,墅丰村打造“子恺漫画村”时推行村民主导的“庭院经济”,形成“服务中心+运营公司+村民”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村民不仅可以将闲置农房出租,还可享受村集体分红;企业与青少年宫合作建立的教学基地,课程也优先对本村儿童开放。实践表明,扎根乡土、盘活资源、凝聚人心,项目发展才能健康长远,助力多方共赢。
乡村产业开发运营,应兼顾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前期调研深入田间炕头倾听民意,项目规划紧扣需求普惠民生,利益分配公平公正让村民获利,信息公开确保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如此,乡村产业发展就能既红火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