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访美,花尽心思与特朗普实现了不但融洽,而且是金句不断的互动,李在明自己也喊出韩国不能再“安美经中”,令不少分析认为他的外交路线有变。可就在他访美的同时,也派出了特使团访问了中国。李在明的中美平衡术怎么走,能走多远?
Part.
1
当上韩国总统85天,李在明还有大坎儿要过。如何在被贴着“反美总统”的标签下,完成访美?如何在前任总统尹锡悦留下的中韩关系“烂摊子”下,重拾与最大邻国的关系和往来?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中美两国的博弈之间获得韩国的生存空间?
这位新晋韩国总统,正在试着走一条新路子。
美国当地时间8月24日,李在明的飞机刚降落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韩媒纷纷报道,美国在机场的接待规格降级。韩国舆论敏感地认为,这可能是特朗普在给李在明下马威。对于这场会面,韩国格外紧张,生怕搞砸了和特朗普的关系。
评论认为,无论是李在明还是特朗普,两位总统均被刺杀过,他们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化的味道。这场初见秀从一开始就蕴含了两人的暗中斗法。
特朗普在与李在明会面前三小时发帖,称韩国正在搞政治肃清运动,美国不想在韩国做生意。有再给李在明下马威的意思。
但实际上,李在明从一上场就开启了高明的“夸夸模式”,全部按在了特朗普的舒适区。他提到,“很多战争即将爆发,现在和平的局面,都是因为您扮演的角色。全世界领导人中,就您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朝鲜半岛还在分裂,感谢您在推动半岛和平方面做出的努力,期待您在朝鲜建特朗普大厦,和金正恩一起打高尔夫球。”
凤凰卫视朝鲜半岛专项记者 霍伟伟:
这场会谈堪称两位领导人的“电视秀”,完美展现了各自的特质。李在明需智慧促成一场双方愉悦的会面,第一关便是与特朗普的会面,他顺利过关,且迅速将话题引至朝鲜问题,成功激发特朗普兴趣,双方对话大多围绕此展开。
在这样的氛围下,特朗普显然放松了语态。对于李在明访美前夕,美韩之间分歧较大的驻韩美军问题和贸易协议问题,特朗普都没有紧追不放。
当李在明离开白宫时,外媒评价,美韩之间分歧最大的贸易和国防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但首脑会晤后几个小时,大韩航空宣布购买103架波音飞机。特朗普在会后对记者说,我认为我们已经就贸易问题达成了协议。
而中国话题也始终萦绕在美韩领导人峰会上,特朗普当场邀请李在明一同访华。
多家外媒评价,李在明展开了魅力攻势,他的策略奏效了。在随后的采访中,李在明表示,他在见特朗普之前可担心了,同行的工作人员也十分担心李在明会遭遇“泽连斯基时刻”。但他认真读了特朗普的书,安全过关。
把特朗普捧得笑容满面的同时,李在明还向中国发出了友好信号。就在李在明访美的同一天,韩国的总统特使团抵达中国,开启了为期四天的访问。这个使团由前韩国国会议长朴炳锡带队。他曾是文在寅时期对华事务的核心操盘手,多次作为特使访华,主导化解了中韩之间的“萨德”矛盾,推动了中韩文化交流年及北京冬奥会的合作。使团成员包括卢载宪,他的父亲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是1992年中韩建交的决策者;以及主导经贸谈判的金太年和学者朴钉两位“中国通”。整个使团配置堪称颇为用心。
8月24日也正值中韩建交33周年纪念日,韩总统特使朴炳锡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表达了韩国新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朴炳锡还转交了李在明致中国领导人的信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陈向阳:
李在明总统期望借主场外交凸显韩国在全球中的作用,以此提升韩国影响力,推动地区与国际发展。
分析普遍认为,韩国总统使团的来访,传达出的用意和信号十分明显,美韩关系,中韩关系,李在明都想要。
Part.
2
但在美国,8月25日,李在明又在智库演讲时表示,韩国不能继续走“安美经中”的路线。“安美经中”指的是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力求在中美两国之间左右逢源。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俊生:
李在明将发展美韩同盟关系置于首位,把中韩等关系置于美韩框架下推进,先稳固美韩关系,再布局他国关系,此点与尹锡悦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他试图在深化美韩友好同盟的同时,也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
两个多月前,李在明上任韩国总统,取代了任期未满5年即被弹劾下台的尹锡悦。李在明还未上任,就有外媒发出担忧的信号,称这位“左派”总统的履新,将让正处于危机状态“美韩同盟”,发生更糟糕的变化。
在西方眼里,尹锡悦挺得力。
相比之下,李在明就显得似乎更为“亲华”。2022年,李在明就谴责过当年的美日韩海军联合演习是一场灾难。李在明更是呼吁与中国改善关系,批判尹锡悦对中国采取了“不必要的敌对”政策。
但自己真的要当上韩国最高领导人时,李在明的口径却在收缩。美媒透露,在韩国大选期间,李在明就曾放言,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爬到特朗普的胯下,以保护韩国的利益。但他同时也表示,我也不是好欺负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陈向阳:
李在明总统上台后,坚持韩国利益优先,同时谋求与美中两国均保持良好关系。他发现,可在巩固韩美关系的同时,避免对中国采取挑衅姿态,使韩国目前处于相对舒服的状态。
李在明的平衡之术,在过去的一个月内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陈向阳:
在韩国的国际事务中,对华虽受重视却非首要议题。在此背景下,他决定派议长禹元植访华,以促进与中国的沟通与协商。
紧接着,李在明将上任后的首访地放在了日本,打破了过去韩国领导人上任后首次出访必访美的惯例。在日本,李在明和日本首相石破茂一起发声,同意改善日韩双边关系,以便两国能够更好地与美国合作,应对战略挑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陈向阳:
李在明总统访日,一因其富创造性思维,个性使然;二因日韩在对美问题上存在共识,特朗普的关税战让两国联合应对美国经济讹诈与安全施压。访日期间,李在明或更深入思考如何联合中等强国,在东北亚乃至东亚秩序构建中发挥更大作用。
刚在日本表态的李在明,转头又派出了使团,在中韩建交纪念日之际来华开展友好访问。
左右压力之下,曾经张扬做反对党的李在明,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评论认为,在李在明眼中,中国、美国,他谁都不想惹,谁又都惹不起。
Part.
3
李在明访美前夕,美韩关系已经在多个纬度出现紧张状态。外界首先就在猜测,美国正准备削减在韩国的军事部署。两国在驻军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韩国历来坚持同盟的重点是抵御来自朝鲜的威胁,但美国越来越认为,应该首先关注中国的动向。为此,美国早就提出了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的问题。但李在明表示,韩方难以同意,双方有必要再次磋商。
目前,美军在韩国部署了28500名士兵。根据在2024年美韩重新谈判的协议,韩国将在2026年支付11.9亿美元,比2025年增长8.3%。而特朗普上台后,开出了更高的价码。他认为韩国应该将其对驻韩美军的年度维护费增加到100亿美元,是当下水平的九倍多。外媒评论,又想驻韩美军灵活应用,又想加军费,这些要求让一些韩国人开始思考,自己保卫自己的国家是不是更好。
而美国也有意削减驻韩美军。近期,美国智库分析,美军应该大量减少在韩国的军事存在,因为美军不能随意利用韩国基地在其它地方发动战争。美国前五角大楼的高级军官表示,根本事实是,朝鲜不是美国的主要威胁,中国才是。
凤凰卫视朝鲜半岛专项记者 霍伟伟:
李在明从日本赴美途中接受采访时表示,计划对驻韩美军进行未来型战略调整,意在推动美军战略武器重新部署韩国。他提出的方案虽未完全满足美方对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的要求,但属折中之策,风险也很大,这反映出李在明内心的妥协考量——以美战略性武器再入韩为让步空间,此举需要中方高度警惕。
对于这些问题,特朗普的招数是,不如韩国就把驻军基地的土地免费卖给美国。
凤凰卫视朝鲜半岛专项记者 霍伟伟:
目前,驻韩美军土地为免费租借,若全数转让,美国或将在基地部署其他战略性武器,威胁与风险剧增。土地一旦归属美国,其自主权将大幅提升。特朗普此议虽简,背后风险却不容小觑。
Part.
4
美韩之间的另一个重大分歧,就是关税和贸易协议了。7月31日,韩国赶在“对等关税”第二轮限期截止前,与美国达成了贸易协议。协议包含3500亿美元的大额投资,对此,美韩又出现了不一样的理解。韩国明显不想真的把这么大一笔钱产生的利润让美国独吞。
贸易协议是李在明和特朗普会面前,美韩之间最敏感的问题。美国甚至提出取消美韩首脑会面,以对韩国施压。
对此,李在明的策略是能拖则拖,当面不点破。当下,韩国的日子并不好过。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今年经济或仅增长0.9%,是自2020年以来的最慢增速。韩国的外向型经济对中美两大国依赖严重。在关税战背景下,有评论认为,经济体量巨大的东亚三国中日韩如能联合起来,局面会有很大不同。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俊生:
应该怎么做和会怎么做往往存在巨大落差。中日韩三国GDP总量占全球近25%,内部贸易依存度超20%,合作的内生动力与潜力巨大。然而现实中,尤其是日本,常从政治或地缘政治视角看待经贸,将其政治化、安全化。因此,尽管韩日与中国同样面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打压,但我认为它们不会与中国在关税问题上协调应对美国的关税战。
亲赴美日,派使团同时访华,上任韩国总统85天的李在明精心设计,希望能走出一条平衡中美的新路。这条路韩国新政府能走好吗?韩国与中美外交接触后,地区局势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陈向阳:
当前核心问题在于美国,而非中韩。特朗普政府对李在明政府及中国政府的态度变化至关重要。若其持续制造经济摩擦、施加安全压力,中韩必将抗争,期间双方或生摩擦,进而使中美韩关系难以稳定。
李在明与特朗普相谈甚欢,而且与石破茂也热络互动,显示他得到了美国体系的认可。但是韩国要付出的代价却是特朗普提出的被形容为“割地赔款”的要求,地缘政治的筹码是实力加上选择的智慧,而模糊的中间地带可能越发危险。
制片人:宋阳
编导:夏莎
编辑: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