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姜胜来)8月29日,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为解决“有产的找不到研,有研的找不到学,有学的找不到产”等产学研协同不足的问题,提供创新所必需的“阳光、土壤、空气和水分”,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近日,省委科技委出台《关于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系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从8个方面,提出26条措施。一是加快重塑协同创新平台体系。通过优化完善创新平台功能、统筹推动创新平台布局、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重构创新平台运营机制,推动平台能级跃升。二是建强用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通过推进组建面向产业的产学研联盟、支持协同创新项目共研、推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提升联盟产业服务质效,加强产学研协同联盟资源共享,提升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三是探索推进产业生态合作机制。通过举办产业生态合作大会、强化区域产业合作联动、推动国际产业双向交流,大力度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四是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通过加强创新平台资源共享、推动产学研联盟资源共享、促进产业生态合作大会资源共享,大幅提升创新质效。五是着力推动完善创新导航。通过构建区域导航服务机制、构建行业导航服务机制、推进单位层次创新导航,加强创新导航精准对接,实现供需高效匹配。六是强化协同创新金融支撑。通过打造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基金矩阵、扩大轻资产信贷融资规模、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股权投资、债券融资、资本市场募资”三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七是推动协同创新人才共用。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加快校企人才流动、推动人才要素共享,探索“双重聘用、岗位特聘、双向兼职”用人机制,促进人才流动共享共用,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八是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创新科研项目生成模式、深化科技“三评”改革、探索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树立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
《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7年,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累计培训技术经理人20,000名以上,每年协同实施重点技术攻关项目200项、促成成交额100万元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000项,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