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张竞恒、通讯员赵志宏、王越)在武汉市硚口区古田街道,一片曾经被遗忘的角落正悄然“重生”。8月29日,古画路与田正街交叉路口,一块约200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历经数月的精心改造,变成一座集生态、休闲、社交于一体的口袋公园。
这里曾是杂草丛生、污水积聚、路面破损的“脏乱差”角落。周边多个小区居民对改善环境呼声强烈,古田街道万人社区通过议事长廊多次征集民意,最终申请惠民资金,启动“空地变花园”计划。
今年3月起,项目汇聚了人大代表、共建单位、城管、物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项目设计与建设,探索出“社企共建、居民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新建成的公园功能完善、设计贴心:“育人亭”里,街坊邻里相聚聊天;健身区设备齐全,老人静心锻炼、青年挥洒汗水;柔软防滑的儿童乐园里,孩子们奔跑笑闹、安全嬉戏。公园特别设置了夜间照明、一键紧急呼叫系统和宠物便民设施,打造全龄友好、宠物友善的社区环境。并栽种白玉兰、桂花、银杏和雪松等树种,营造四季有景的宜人环境,成为居民日常休闲的理想去处。
公园更承载了深厚的地方文化记忆。辛家地曾是武汉近代工业的摇篮,诞生过城市“第一颗药、第一桶漆、第一块橡胶”等众多工业里程碑。为保存这段历史,75岁的本地老人韩行耀主动承担史料搜集工作,尽管今年二月刚经历脊髓肿瘤切除手术,右肢活动不便,他仍拖着病体穿梭于图书馆、档案馆和各相关单位之间。不仅清晰梳理出辛家地从明成化年间直至近代作为“工业摇篮”的变迁历程,还悉心发掘出一批从这片土地上走出的名人与劳模事迹。未来这些历史记忆将在公园中呈现,使其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如今出门就是公园,每天都带孙子来玩”,居民翟彩虹笑着说。下班途经的居民林海燕也表示,“来这里休息锻炼,能洗去一天疲惫”。据了解,公园已建立“社区——企业——居民”三方协同维护机制,确保长效管理,让小微空间持续焕发生机。
“今年以来,硚口区结合全市示范点位建设目标,将小微空间环境治理与城市更新、绿化普及、专项整治等项目相结合,以项目改造带动环境整体提升。”硚口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今年拟打造小微空间示范点位15处,目前已完成了12 处,余下的 3 处正在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