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绮蝶
韩国总统李在明奉行实用主义外交,尝试修正过去三年尹锡悦政府倒向美国、疏远中国的外交路线,重塑韩国在中美之间的平衡,为韩国在东北亚博弈中争取更大自主权。但尹锡悦时期带来的地缘政治现实,让李在明的平衡术面临比前任们更大的压力。
外交上,李在明在25日访美的同时派遣特使率团访华,表达了恢复韩中关系“正常化”的决心。他同时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出席10月底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在平衡安全关切和经济利益方面,李在明也在改变尹锡悦执政时期韩国外交政策被安全议题主导的局面,转向支持美朝对话和韩朝南北对话,为改善和强化同中国的合作创造条件。
▲8月24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韩国总统特使朴炳锡。
过去三年,尹锡悦的“韩美同盟优先”和价值观外交导致韩国在对华关系和半岛问题上受制于美国印太战略的遏华布局。尹锡悦坚持对朝强硬,拒绝对话,并将台湾问题视为“全球性议题”,引发中方的强烈不满。作为时任在野党领袖,李在明明确反对这一定位,主张淡化台湾问题,避免在美方压力下明确选边。此次访美,他谨慎表态,重申韩美同盟的重要性,但未承诺在涉台冲突中站在美国一边。
由于李在明过去将驻韩美军称为“占领军”,反对介入台海问题,美国右翼势力非常警惕李在明任何可能偏向中国的立场。李在明到访白宫的同一天,李在明特使、前国会议长朴炳锡率团访华,同王毅外长举行了会晤,明确提到要让近年来紧张的韩中关系“正常化”,这更会引起右翼势力的警觉。可能是为了消除美方疑虑,李在明在白宫对特朗普及MAGA高度赞美,并在制造业和全球安全问题上示好美国。
▲8月26日,李在明访问宾夕法尼亚州,视察韩华集团旗下位于费城的造船厂。
在经济层面,李在明宣布将斥资1500亿美元,“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 ,以此重塑韩国在美国保守派心目中的形象。就在李在明与特朗普会谈数小时后,大韩航空宣布将购买100多架波音飞机。在地区及全球安全层面,李在明“请求”特朗普尽可能促成整个半岛实现和平,与金正恩再次会面,并在朝鲜修建特朗普大厦并在那打高尔夫。李在明称,如果特朗普是“和平缔造者”(peacemaker),自己仅将是“陪跑员”(pacemaker)。特朗普对李在明的“吹捧”给于了积极回应,称赞李在明是和他打过交道的韩国总统当中更倾向于促成南北和平的总统。
李在明的举动意在通过迎合特朗普的政策偏好,换取其在关税、地区安全和驻韩美军部署及费用问题上的宽容,同时为李在明推动对华合作和半岛问题主导权争取更多空间。在白宫同李在明会面时,特朗普并未排斥韩国同中国、日本以及朝鲜开展互动,反而调侃要和李在明一同访华。
保持大国间的平衡、寻求自身外交自主,是处于韩美同盟、韩美日三边不对等关系下韩国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只有维持“平衡”,韩国才能保持灵活,在东北亚地缘政治博弈中掌握主动权,而非完全受制于美国。然而,李在明“两边讨好”的策略在美国看来就是缺乏清晰度。特朗普充满个人色彩的务实和交易主义难免和李在明的“平衡外交”发生摩擦。
过去韩国政府“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策略已很难维持,因为特朗普执政以来对经济利益和安全关切的界限更加模糊。特朗普仍有可能动用关税等工具要求韩国在防务费用和驻韩美军地位等问题上做出更多让步。特朗普身边的右翼势力仍会持续施压韩国在涉台等中国议题上明确选边站。
▲8月23日至24日,韩国总统李在明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晤。
同时,李在明无法回避这三年来韩美、韩美日三边合作取得的进展,包括韩国在对日历史遗留问题上的立场调整。25日,李在明在白宫同特朗普会晤后对记者表示,韩美日三边合作非常重要,韩日关系的改善对韩美关系也很重要。在访问美国之前,他先去了日本,以解决韩日之间存在的难题。“所以当我访问日本并会见石破首相时,我意识到我们两国之间存在的许多障碍现在已经消除了。”
消除韩日之间的许多障碍符合特朗普的要求。这是不是意味着李在明政府也有可能在历史问题上缓解同日本的矛盾?在对日关系上,李在明的“前辈”文在寅执政时曾将“慰安妇”和强征劳工等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对日关系重点,李在明若偏离该路线太大可能加剧执政团队内部分歧,激化同保守派的矛盾。
也就是说,内外压力将考验李在明的平衡功夫。这将取决于朝核问题僵局能否被打破,美朝关系是否会取得新的进展,以及中美博弈的激烈程度。如果朝核僵局无法打破,尤其是朝鲜援俄导致美朝关系难有进展,韩国在安全上仍然离不开美国,可能加入更多影响地区安全姿态的韩美军演。这也会继续牵制中韩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