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余瑾毅、通讯员刘姗姗)足月女婴一出生就全身皮肤硬肿,肤色青紫,腹部鼓胀成球,呼吸微弱……被多种危重症缠身,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全力救治与精心呵护下,宝宝最终转危为安。
半个月前,怀孕37周多的徐女士(化姓)在家中突然察觉胎动明显减少,立即赶往武汉市中心医院。胎心监护显示胎儿宫内窘迫,产科医生当即为其紧急实施剖宫产手术。
一名女婴很快顺利娩出,可孩子全身皮肤硬肿、肤色青紫,触碰时全身硬邦邦的,呼吸微弱,腹部更是异常鼓胀,像充了气的皮球,情况危急。抢救后,女婴的肤色转红润,被紧急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孩子入院时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新生儿科主任姜红介绍,患儿除了全身皮肤硬肿外,紧急床旁超声提示,患儿还存在多发性浆膜腔积液、心脏增大、肺动脉高压、严重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多器官功能不全等。最棘手的是,孩子全身皮肤硬肿、水肿明显,静脉穿刺难度极大。新生儿科静脉治疗团队克服困难,在超声引导下小心翼翼地寻找血管,成功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为患儿搭建了生命通道,确保抢救药物与营养支持通过静脉通道精准输送。
住院期间,患儿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针对胸腹水导致的腹部鼓胀,医生严格限制液体摄入,详细记录每小时的尿量、输液量,确保出量大于入量,同时通过补充白蛋白、使用利尿剂等方式,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液体,减轻机体水肿。科室安排专人护理,每小时都需要翻身一次,还进行轻柔的抚触、早期口腔运动训练干预等。经过15天的精准治疗和日夜守护,女婴的病情逐渐好转,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复查结果显示,她的皮肤硬肿完全消退,胸腹水已完全吸收,内环境稳定,多器官功能受损也逐步恢复正常。
出院当天,徐女士抱着已康复的女儿,向新生儿科医护团队表示感谢。“这份恩情我们一辈子都记着。”
姜红介绍,婴儿一出生就全身出现如此严重的皮肤硬肿情况极为罕见。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和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硬肿,多在早产、窒息、感染、休克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该女婴系足月儿,一出生就出现这么严重的全身皮肤硬肿和水肿,考虑主要可能与胎儿在宫内长期慢性缺氧有关,后期仍需门诊定期随访。
上一篇:九三阅兵,超全观看指南
下一篇:注意!这些地方有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