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护卫队在行进中
礼炮手
日均千次训练做到“盲取盲送”
礼炮在天安门广场鸣响
鸣响礼炮,意味着纪念活动的正式开篇。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56门礼炮鸣放80响,寓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56门礼炮,寓意着56个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28门礼炮同时鸣放为一响,寓意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走过28年艰苦而辉煌的历程。
3名炮手负责一门礼炮,采用5步就炮。为了动作整齐划一,礼炮手日均训练距离可达5公里。
3名炮手的分工各不相同。3炮手负责从弹架取弹并将礼炮弹交给2炮手,礼炮弹重达7斤,为了交接稳定,3炮手需双手持握礼炮弹。2炮手接弹回身要稳、转身要快,回身之后弹体要正,在听到口令后迅速将弹体装入弹膛里,2炮手也是这门炮的炮长。发射之后,1炮手负责开闩退弹。
整个鸣放过程需要炮手们跪姿保持40分钟。炮手们在抬头15度的时候看向炮徽的位置,看不见装填位置弹膛,需要接弹之后,不看弹将弹装入弹膛。日均千次的训练保证了炮手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所有动作都能做到“盲取盲送”。
国旗护卫队
步伐节奏与礼炮声同步
纪念大会开始,全体肃立。礼炮响彻云霄,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迈着矫健的步伐,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行进至广场北侧升旗区。
国旗护卫队要经过两次队形变换、四次步伐变换,在规定时间内走到天安门广场旗杆下。
此次阅兵升国旗仪式中,出生于1998年的国旗护卫队张威将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五星红旗。国旗长5米、宽3.3米,旗杆重30斤。行进时,无论风力大小升旗手必须始终做到军姿标准、步幅准确,步速稳定、方向笔直。展旗时,无论风向如何变化,必须确保五星红旗在空中抛出一个完美的扇形。
国旗护卫队共设有3名分队长,他们手持指挥刀,行军刀礼,拔刀、立刀、托刀、举刀,每一下都必须精准无误。任务开始到国歌完毕,整个过程中分队长需要下达7次指挥口令。
伴随礼炮声出场的国旗护卫队,是唯一一支没有音乐伴奏、只能自己“踩鼓点”的队伍。北京卫戍区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步伐变换的过程中,国旗护卫队队员既要考虑是鸣放到第几礼炮响,又要考虑是走到第几步的时候,吻合度必须要高,而且必须达到一致。
空中护旗梯队
拉开阅兵分列式帷幕
空中护旗梯队9月3日上午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拉开了阅兵分列式帷幕。
空中护旗梯队由45架直升机组成。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各悬挂在1架直-20通用直升机正下方,分别由2架直-10武装直升机组成左右僚机对其进行护卫;26架直-19武装直升机组成“80”字样,寓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3架直-8L运输直升机分别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条幅,7架直-20T直升机围绕标语形成三角队形,依次通场。
空中护旗梯队由陆军牵头组建。
仪仗方队
首次以全新番号亮相
在13个徒步方队中,仪仗方队护卫党旗、国旗、军旗,第一个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仪仗方队按照“9+12×17”队形编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抽组而成。
仪仗方队首次以“仪仗司礼大队”的全新番号,在天安门广场亮相。2022年10月,解放军仪仗大队与解放军军乐团合并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成为唯一一支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
此次阅兵,仪仗方队男队员平均身高186.5厘米,女队员平均身高173厘米,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3岁,近90%官兵为首次参加阅兵。
仪仗方队中,高擎党旗、国旗、军旗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是3名“90后”旗手。王子赫、石斌和徐泽东,他们每个人都执行过300次以上仪仗司礼任务,平均身高189厘米,最大的34岁,最小的刚满30岁。3人与6名护旗手组成3个旗组,率先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战旗方队
80面战旗从全军各部队遴选确定
战旗方队接受检阅
9月3日上午,徒步方队之后,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承载着历史荣光,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接受检阅的80面战旗,从全军各部队遴选确定,来自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涵盖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由团、营、连三级功勋荣誉单位代表组成。
战旗方队在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首次亮相,这是第二次成建制组成战旗方队参加阅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接受检阅
此前,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介绍,这次阅兵,展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功勋荣誉旗帜,这些战旗,都是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授称(命名)单位中遴选,是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卓绝战斗的缩影,承载着我军抗击日寇、抵御侵略的苦难辉煌。战旗的擎旗手,都来自相应的功勋荣誉部队,体现抗战精神的薪火相传,体现优良传统的赓续弘扬。
80面战旗包括百团大战中因战绩卓著诞生的“势如破竹”战旗、“白刃格斗英雄连”,黄崖洞保卫战中诞生的“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此外还有“平型关战斗模范连”、“血战磨河滩钢铁连”、“刘老庄连”、“狼牙山五壮士连”、“杨靖宇支队”等。
统筹/徐锋 刘晓雪
供图/新华社
特刊插画/袁国明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编辑/马晓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