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乐昕 王骜)8月27日星期三,湖北襄阳东津新区越秀小区广场上,一场围绕育儿补贴政策的宣传活动正在这里开展。西岗社区居委委员张杰与社工徐桂林一边熟练地分发宣传手册,一边耐心解答着居民们的疑问。这场贴近民心的活动,正是西岗社区推行“五日五聚五治”工作法的鲜活写照。这个成立不足两年的年轻社区,正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积极探索中展现活力。
年轻西岗的“三重挑战”
地处南山路与秦岭路交会处的西岗社区,辖区面积约10.36平方公里,下辖13个居民小区。4669户共10347名常住居民分散而居。2024年2月5日正式成立前,一直由浩然社区、金源社区共同管理。
“社区成立之初,面临重重挑战。”西岗社区党委书记范罗漫回忆道。由于社区内人口结构多元,且以流动人口为主,导致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普遍不强。而社区服务效率又受与各居民小区之间距离较远的现实因素影响。加之居民参与机制尚不健全,导致大多数人缺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愿,治理难度层层加码。
西岗社区开展“民生星期四”便民接待日活动。通讯员供图
困境在前,西岗社区选择主动破局。率先推出周三“便民服务日”和周四“民生星期四”,深入辖区,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在一次活动中,东津世纪城四区有居民反映小区内部有条道路路灯不亮,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工作人员现场记录后,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三方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推动路灯恢复照明。“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向你们反映,没想到真的放在心上了,你们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办事!”回访时,居民感慨地说。
在成功探索的基础上,西岗社区决定将每日工作主题化,责任清单化,由此诞生了“五日五聚五治”工作法。周一走访日聚民心、周二议事日聚活力、周三活动日聚资源、周四调解日聚法治、周五反馈日聚共识。激活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石”。
脚步走进身边,服务走进心里
“五日五聚五治”工作法不仅是治理模式的创新,更承载着西岗社区的治理温度。用主动上前一步,将温情服务精准送达至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居民。在每周一的走访日,就常有温情故事发生。
社区党委委员程濛菲在一次走访中,偶遇一位坐着轮椅的大姐正艰难地独自收着快递。程濛菲目睹这场面后赶忙上前帮助,这份及时的善意也意外打开了她们的缘分。一路边走边聊,程濛菲了解到,这位刘大姐因患有小儿麻痹症,下肢功能丧失,如今与80多岁的老母亲一同借住在弟弟的房子里。并且,由于她的户籍地不在东津新区,日常生活中常常要为办一件小事,而独自摇着轮椅跨越城区。
西岗社区工作人员节日慰问刘大姐。通讯员供图
程濛菲随后将刘大姐的情况上报社区,社区最终决定为刘大姐提供“代办服务”,还依据政策为她申请到了残疾人补贴,定期上门看望母女二人,了解生活所需。如今,每次见到社区工作人员,刘大姐总是紧紧拉住她们的手,连声道谢。
刘大姐的故事在西岗社区并非个例。翻开范罗漫的工作笔记本,其中贴着一张表格,上面清晰记录着辖区内每一位特殊困难人员的详细信息。从身体状况、家庭结构到具体需求。而这些信息正来源于每一次上门走访,每一次面对面交谈时的耐心倾听。
“曾经社区一天最多接收过六七十件来自群众的投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一周也接不到六七件。”范罗漫感慨。截至目前,西岗社区累计收集问题2100余条,现场解决率达95%,居民参与率从25%提升至65%,实现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
文化进社区,治理有了书卷气
作为东津新区年轻的社区之一,西岗社区自成立之初,便孕育出一份独特的文化气质。走进仍在逐步完善的西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书架。哲学文史、少儿科普、政策法规……各类书籍整齐陈列,悄然成为社区居民最爱驻足的一角。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真正有温度、有厚度、有活力的‘文化西岗’。”范罗漫说道。西岗社区辖区内坐拥襄阳市图书馆、科技馆、规划展览馆、档案馆四大文化场馆,资源得天独厚。社区敏锐地把握这一优势,以“书香社区”建设为支点,积极拓展文化治理新路径。
居民们在图书角阅读。通讯员供图
在周二议事日的“邻里议事会”上,社区居民一边品读《民法典》,一边理性商议小区公共事务。在周三活动日的“道德讲堂”中,《襄阳好人》的故事分享,引导居民共议社区文明公约。“文化是社区治理的‘软实力’,阅读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据范罗漫介绍,随着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西岗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因此提升至98%。
对西岗社区的居民而言,社区治理是口袋公园里新落成的健身器材,是“流动图书车”驶入小区广场,是邻里纠纷发生时,一张公平的议事桌……“五日”是方法,“五聚”是目标,“五治”是引领。在西岗,基层治理不是冷冰冰的管理,而是心贴心的服务,最终是要让居民成为社区的真正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