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作为基层治理的“头雁”,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纽带,其政治素质、履职本领与担当精神,直接决定着基层治理的效能与温度。
“头雁”振翅,方能引领“群雁”齐飞。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社区工作的主心骨,不仅要带头干,还要引方向、带队伍。从政策宣讲浸润民心到温暖回应群众关切,从用心化解邻里纠纷到携手绘就社区愿景,“头雁”能否冲锋在前、担当在先,直接影响着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干事热情。围绕小区停车难、电动车充电难、加装电梯难、高空抛物、油烟噪音扰民等社区“高频问题”,需要一批批敢担当、善作为的社区“头雁”竞相涌现。从进百家门、访百家情到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社区党组织书记既要练就“铁脚板”功夫,也要掌握“绣花针”本领。通过把办公桌搬到小区楼道,将议事会开到居民身边,善用创新思维破解治理难题,巧用邻里温情化解矛盾纠纷,将治理“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幸福清单”。
赋能“头雁”,就是赋能基层治理。“头雁”视野更开阔、羽翼更丰实,治理的“感知触角”才能更灵敏、“根系末梢”才能更通畅。今年,武汉市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大力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提能计划,围绕提高社区书记政治能力、基本能力、实操能力,构建“1+7+N”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创新名师讲堂、模拟推演、现场教学等特色课程,建设适应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的专业化社区人才队伍。为切实增强“头雁”领航带飞的本领,武汉市青山区创新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座谈交流活动,通过定期轮值“搭擂台”,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同答一张卷、共话“解题经”,在互学互鉴中探寻破题良策,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拓展。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的实践中,持续赋能培优基层“头雁”,推动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全面提升。从党建品牌打造到服务能力提升,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居民自治深化,要将学习经验转化为推动社区发展的有力支撑,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强大动力。
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基层“头雁”方阵,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更是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坚实底座。让“头雁”方阵活力奔涌、后继有人,需在“选育管用”全链条上持续发力。从“选优配强”的结构优化,到“系统培育”的精准滴灌;从“严管厚爱”的闭环管理,到“能上能下”的科学调配,最终目的是让“头雁”方阵实现“整体有抬升、示范有典型、后备有夯实”。既要着眼壮大“头雁”方阵力量,拓宽渠道择优选任、选派和储备,也要注重提升“头雁”素质本领,扎实开展精准化、实战化培训。同时,不仅要把稳“头雁”领航之舵,通过规范备案、跟踪评估、结对帮带等措施,推动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精细化、高效化,还要突显“头雁”领航之姿,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关心关爱保障,激励引导积极作为、勇挑重担。
群雁高飞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需要更多“头雁”挺膺担当。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随着“头雁”方阵的持续壮大,当“头雁”领航成为常态,“群雁”齐飞必成风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艾文华 (武汉市青山区“青评调”团队)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