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植物园培育的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红豆属花榈木长势旺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善君 通讯员 史永鑫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黄善君、通讯员韩雪萍)9月9日,记者在宜昌市三峡植物园看到,该园区培育的八月炸挂果成熟——这一地方特色物种的野外特性被攻克,批量培育成功。至此,三峡植物园珍稀濒危特有植物迁地保护基地面积突破450亩,建成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圃30亩,收集保护珍稀濒危特有植物74科561种,共计2049份,成为全省最大的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园区。
三峡植物园长期致力于三峡库区珍稀濒危特有植物资源的收集与保护,探索珍稀植物繁育体系及野外回归技术,科研成效显著,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22项,取得授权专利6项。
三峡植物园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统计,异地保存珍稀及保护物种23科98种,保护物种占湖北省保护物种总数的57%(156种);保存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56种,占湖北省总数的56.25%(96种),保存《湖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物种16种,占湖北省总数的53.3%(30种)。收集红椿、铁坚油杉等乡土珍贵用材树种,猕猴桃、八月炸等地方特色经济树种,黄精、八角莲等道地药材物种,血皮槭、木荷等具有观赏、园林应用价值的物种,为三峡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