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让欧洲电车更来电
2025德国慕尼黑车展启幕,车圈“大PK”,电动化依然是关键词。
宝马、奔驰、奥迪等欧洲车企,早在车展前就曝光了宝马纯电iX3、奔驰纯电GLC EV、奥迪全新纯电动概念车;中国车企组团亮相,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欧洲首发,阿维塔全新概念车参展,小鹏P7、零跑Lafa5首秀……
中国电动车产业链也大秀“肌肉”。在车展前夕,宁德时代在当地全球首发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技术平台,并推出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ro,展现着来自中国的新质生产力。
而在此之前,丰田宣布豪掷6.8亿欧元在捷克建厂生产欧洲首款纯电车;蔚来宣布2025-2026年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小米宣布2027年进军欧洲汽车市场……一切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欧洲电动化,大有可为。
欧洲电动化提速
业界普遍认为,欧洲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正迈入加速阶段。
2025年上半年大众、雷诺、宝马在内的多家车企在欧洲的电动车销量大增。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日本汽车信息服务商MarkLines统计,2025年上半年欧洲市场的电动化率从23%攀升至26%,预计2025年底增至29%。这意味着仅一年,欧洲电动车市场就增长6个百分点,势头强劲。
“欧洲市场的电动化率有很大的飞跃,2018年时只有几个点,到今年大概26%。那时(2018年)很多人看不到欧洲市场的希望,但宁德时代已经开始布局,我们看到了电动化的趋势和未来,非常坚定地投资海外市场。”宁德时代海外事业部CTO朱凌波回忆道。
彼时,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投资建立其首个海外电池生产基地。到了次年,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项重要协议——《欧洲绿色协议》,承诺到2050年使欧洲成为首个碳中和大陆。两年后《欧洲气候法》颁布,以法律形式,将上述协议的目标规定下来,提出到203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至少55%,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
在“燃油车当道”的欧洲,汽车领域的减排承压,欧盟明确提出到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意味着2035年欧盟27国禁售燃油车。
图/图虫创意
然而伴随着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发展,欧洲汽车产业面临技术转型难题、供应链潜在危机及全球竞争。为应对这一现状,今年3月5日欧盟颁布《欧洲汽车行业行动计划》,推出一系列行动策略及资金扶持方案,推动汽车行业迈向零排放、智能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欧盟委员会于3月还宣布了一项立法提案,提高电动汽车在公司购车中的占比。根据该草案,欧盟原定2035年生效的内燃机禁令将提前5年“预演”,展现出欧盟推进汽车行业转型的决心。
政策驱动下,欧洲车企纷纷调整产品策略,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欧洲老牌车企纷纷转型。广阔的市场吸引着全球目光,诸多车企和供应链布局欧洲,共同推动欧洲电车行业变革。
快与慢的博弈
大象转身,谈何容易。基于欧洲电动汽车现状,欧洲新一轮政策与市场博弈响起。近期欧洲汽车行业多位高管对2035年禁售内燃机车的限制表示担忧甚至提出延期。欧洲部分车企甚至已经调整燃油车停售计划,他们试图用放缓电动化的行动,告诉政策制定方“我知道你很急但先别急”。
这些车企高度依赖燃油车,加之欧洲缺乏发展电动车产业的完整产业链、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密度不足,车企难以提供低价产品。就拿充电桩来说,欧盟各国内部及成员国间分布不均,近六成充电桩集中在德国、法国和荷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慢下来”的呼声亦源于理性考量——要想快,先铺路。慢不意味着放弃电动化,这些企业也积极探寻解决方案,比如在动力电池领域,他们很清楚电池就像燃油车的内燃机,是电动汽车的“动力心脏”,需要靠谱的合作伙伴。早在2012年,宝马就向刚成立一年的宁德时代下过订单,附带800页德文生产标准,两年里以“慢火熬老汤”式合作,共同探寻行业标准。
宁德时代十年来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与欧洲90%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牢牢把握住欧洲市场秉性。朱凌波提到,当前价格、续航、安全性等核心问题仍困扰欧洲消费者,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卓越的安全性能和成本优势,成为欧洲车企电动化战略的关键选择。
宁德时代神行Pro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这话并非空穴来风。对欧洲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性能、安全、续航、价格”为高敏感关注点,且缺一不可。宁德时代以神行Pro“长寿命版”和“超充版”两个选择,提供“绝配”方案。首先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产业链成熟,受到欧洲汽车制造商欢迎,比如大众在入门级电车中采用磷酸铁锂技术,Stellantis与宁德时代合作在西班牙建设50GWh磷酸铁锂电池厂等,为其推广奠定基础。
“长寿命版”多长寿?创造全球乘用车电池寿命新纪录:12年100万公里,WLTP 758公里超长续航,行驶20万公里后衰减率9%,适合跨国长途旅行和长租市场;“超充版”则是目前欧洲超充速度最快的磷酸铁锂电池,12C峰值充电能力,10分钟即可补能478公里,在零下20℃,电量从20%充至80%仅需20分钟,续航能力为WLTP 683公里。优异的性能有助于降低消费者续航焦虑和用车成本。
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建的三大工厂,也有助于降低车企成本。比如匈牙利工厂毗邻宝马等工厂,可就近供货。对欧洲《电池与废电池法规》里碳排放、回收等高要求,宁德时代均提前布局。伯恩斯坦研究公司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份额接近50%,是推动当地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如今,欧洲在政策的“快”与市场的“慢”博弈中,正碰撞出适合当地的转型节奏。而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则抓住机遇,通过创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助力欧洲电动化加速转型。
一场马拉松式竞速
“It's Europe vs China”。在慕尼黑车展开始前,路透社这样定调。业内普遍认为,这届车展是中欧汽车产业史无前例的激烈“交锋”。在上一届也就是2023年的车展上,中国参展企业只有70家,今年达到116家,涵盖新能源整车、三电系统、汽车智能化软硬件等全产业链。
“中国”成为欧洲市场绕不开的存在,无论是整车制造商还是生态链,中国都已走在转型前沿。
而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离不开软件、半导体、智能化系统、动力电池等产业协同发展,使整车制造商与上下游供应商开展深入而全面的合作,比如赛力斯、理想、大众中国等以高度定制的方式与宁德时代合作,便捷地享受电池技术迭代带来的性能红利,以先进经验共同推动行业进化。
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纯电SUV
欧洲在电动汽车相关的软件、微电子半导体、电池产业方面薄弱,越来越多欧洲汽车制造商通过与中国供应链开展合作,弥补产业链不足,比如大众、Stellantis、宝马、雷诺等与宁德时代等中国产业链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这样的切磋与合作,有利于推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无论是内燃机时代,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企业合作推动燃油车驾驶体验升级;还是电动化时代,整车制造商与电池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等共同拓展电动化智驾边界,都最终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电动化时代的竞速,不是单打独斗,多方合作才能实现螺旋式上升。当前电车技术还在持续演化,行业呼吁长期主义精神,就像跑马拉松,车企是选手,供应链伙伴是补给,相互携手才能越跑越远、越跑越快。
大潮滚滚,前路开阔,万车皆有所行。
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作为汽车工业的摇篮,欧洲面临结构性调整,亟需探索适宜的转型路径。“宁德时代依旧将欧洲市场作为重要市场,看好其电动化率,从2026年到2050年至少有100%增长。”朱凌波笃定地说道。
欧洲市场很大,中国企业大有可为。“欧洲电车,宁德心脏”,宁德时代凭借技术与品质征服欧洲市场,走出了自己的出海路径,值得借鉴。我们也相信,在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中,全球汽车工业将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作者:郭盼盼
上一篇:徐昊,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