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课堂,当“双减”政策重塑教育生态,当AI技术叩响未来之门,一批新时代教师正勇立潮头,以青春之姿解锁教育新篇。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特推出“教师的故事”系列专题报道,以真实而鲜活的叙事传递教育温度,展现荆楚大地教师用爱与责任浇灌希望、用智慧与创新点亮梦想的动人篇章。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
在武汉市江汉区童心幼儿园,“以文养正 乐美向善”的办园理念,藏在孩子们探索的脚步里,融在教师育人的实践中。该园黄依然老师以摄影为载体,将镜头化作“教育桥梁”,一边连着理念的深度践行,一边连着孩子的真实成长,让“养正”的品格与“乐美向善”的底色,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印记。
以“文”养正,培育自主向上的力量
“对幼儿来说,‘文’是探索时的专注,是遇困时的坚持,是协作中的担当。” 黄依然的镜头不只为记录美好,更聚焦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养正”品格在自主探索中生长。
毕业季自主拍摄毕业照时,孩子们刚组队就陷入分歧:轩轩想以彩虹车为背景,安安坚持拍攀爬架,还有人提议拍向日葵。黄老师没有直接定夺,而是打开 “班级成长云档案”,播放孩子们此前“制作班级观察日记”的视频——视频里,孩子们从为“自然角观察日记的记录形式”争执不休,到分工观察、合力完成班级自然角观察日记。“上次遇到困难时,大家是怎么一起解决问题的?”提问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他们围着屏幕认真回看,慢慢学会倾听:“按顺序拍吧,先拍攀爬架,再拍彩虹车,最后拍向日葵!”“我来记计划,谁当道具员?”拍摄中难题接连出现:阳光刺眼睁不开眼,有人没看镜头导致照片不完美。
黄老师始终用镜头记录孩子们皱眉思考、互相商量的模样。当孩子们想出“去滑梯背面树荫拍”“让爱做鬼脸的辰辰当逗笑师”时,举着拍立得欢呼的瞬间被悄悄定格。之后,她把这些片段剪成“成长小短片”,和孩子们回看时感慨:“遇到困难不放弃,一起想办法就成功了,这就是最棒的!”
黄老师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视频按“语言表达”“社交协作”“问题解决”分类整理,为每个孩子绘制“成长能力地图”。童心园张宏园长评价:“黄老师用镜头记录孩子,更用专业要求自己,这种向上的态度,本身就是‘以文养正’最好的示范。”
乐“美”向善,传递爱与美好的感知
“让孩子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学会友善,才算读懂‘乐美向善’的真谛。” 黄依然的镜头,总爱捕捉那些“微小的温暖”。
“巨鸟!像怪兽巨鸟!”一次户外活动时,天空中的大片云朵引发孩子们欢呼。黄老师迅速用手机定格下这一幕,看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她决定让镜头里的故事成为探索起点。
她将视频投屏后,孩子们立刻围拢:“它刚才在动!”“现在像小船了!” 一场关于“云”的主题探索就此展开:第一周,孩子们化身“小小摄影师”,带着拍立得捕捉不同形态的云,蹲在草地拍“低空碎云”,站在滑梯拍“高空卷云”,还互相分享 “你看我拍的云,像小刺猬”;第二周,他们变身为“小小魔法师”,用添画、吹画赋予云朵新生命;第三周,孩子们又成“小小舞蹈家”,用肢体模仿云的姿态,最终编排“云朵变变变”舞台剧,将观察与想象化为生动表达。
家长们看到这些片段,感动地说:“孩子会主动发现美、创造美,还能和同伴默契配合,这比学会多少知识都珍贵。”
黄老师的镜头仍在继续。她用镜头让“以文养正 乐美向善”的理念落地生根,让抽象目标变成孩子看得见、做得到的实践。正如她所说:“我想做孩子成长的‘记录者’,更做‘引路人’,让每个孩子在探索中学会担当,在美好中传递善意。”
下一篇:8人被骗到柬埔寨务工,5人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