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了“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这是中国企联连续第24次向社会发布该榜单。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110.15万亿元,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达479.60亿元,提升5.79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总额4.71万亿元,增长4.39%。
其中,陕西贡献了11个席位。从全国范围看,陕西的上榜企业数量居全国中游位置,与湖北、河南、安徽基本处于同一阵营,但明显落后于北京、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等地区。
相比上年排名,陕西军团呈现出“五升一平五降”的格局。虽无新面孔出现,但也无一家掉队,反映出陕西头部企业基本盘的稳定。
排名浮动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转型的进程与压力。哪些企业在上升通道中稳步前行,哪些正面临严峻挑战,成为观察陕西经济质量变化的一个微观切口。
谁在前进,谁在后退?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于近期发布,以2024年企业的营业收入作为入围标准,展现了中国头部企业的最新格局。
总体来看,500强企业总营收达110.15万亿元,千亿规模企业数量显著增长,2025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为267家,较上年增加14家,千亿级企业占比达53.4%。
同时,入围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连续8年提升,创下1.95%的新高;国企、民企入围企业数量保持基本均衡格局,分别为251家、249家。
国家电网以3.95万亿营收排名第一,中国石油以2.97万亿营收排名第二,中国石化以2.93万亿营收排名第三,中国建筑、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中铁、京东集团进入前十。
区域表现上,陕西此次共有11家企业入围,与湖北、河南、安徽数量接近,处于全国中游水平。尽管未有新企业进入榜单,但也无一下榜,显示出陕西头部企业基本盘的稳定。
与去年榜单相比,11家陕企中,5家排名上升,1家持平,5家出现下滑。
其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列第46,较去年提升1个名次;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保持第75位,两者仍是仅有的进入前100强的陕西企业。
多家陕企排名显著跃升。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第359名升至第320名,提升39位;陕西泰丰盛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泰丰盛合)从第341名升至第311位,前进30位;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彬县煤炭)也分别上升11位和13位。
排名出现下滑的企业,则或多或少面临行业周期调整及转型压力。
如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受建筑行业周期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普遍承压,导致该公司排名较往年略有下降。
此外,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陕西汽车控股集团以及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名次下滑。
能源赛道仍为主力
纵观本次上榜的陕企,能源化工、建筑工程及制造业占据了绝对主力,消费类品牌、现代服务业等企业几乎缺席。
这也与陕西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密切相关。
陕西煤、油、气、盐资源富集,储量丰富、品质优良、种类齐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这类资源型产业通常依赖国有资本主导开发,因此多数上榜企业具备较强的国资背景,也属意料之中。
三家上榜民营企业中,除隆基绿能属于新能源板块外,彬县煤炭仍处于传统能源领域,泰丰盛合则从事大宗商品贸易与物流运输,业务仍紧密围绕能源产业展开。
这也引发一个思考,陕西坐拥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科教资源雄厚,制造底子强,但在将科创优势转化为产业与企业优势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现有的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尚缺乏具备冲击500强实力级别的选手。
来源:VCG211401312070
在此背景下,泰丰盛合的表现值得关注。
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业务涵盖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等多个大宗商品贸易板块,并延伸至物流运输、实业投资、工程建设及金融服务等领域,业务覆盖全国17个省份及多个海外地区。
作为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近几年的“新面孔”,泰丰盛合成长迅速。2023年首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即位列第439位,2024年升至341位,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311位。
同时,其已连续四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最新排名为133位。截至2024年底,泰丰盛合位列陕西百强企业第11位,距前十仅一步之遥。
不过,中国企业500强以营收为衡量标准,但“规模大”并不直接等同于“实力强”。
从上榜陕企来看,部分企业虽然营收规模庞大,但净利润率却偏低,衡量一家企业的竞争力,还需对照其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全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于陕西而言,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亟需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尤其是在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赛道,陕西已具备一定实力和积累,能否跑出下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超级企业”,值得持续关注与期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