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国铁集团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财务决算。上半年,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5860亿元,净利润盈利15.5亿元。(8月29日人民网)
2025年上半年,国铁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营业总收入达5860亿元,同比增长显著,不仅彰显了铁路系统的经营韧性,更折射出中国交通强国战略的深层推进。与此同时,广湛高铁启动联调联试,“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京津冀地区中欧(中亚)班列累计开行突破7565列等一系列标志性进展,标志着中国铁路发展正从“内修筋骨”迈向“外拓格局”,真正实现“出圈”更“出绩”。

“出圈”,意味着突破传统认知边界,拓展服务半径。过去,铁路更多被视为国内运输的骨干力量,而如今,其角色已悄然转变。以“郑和号”班列为标志,中国铁路正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这条串联海运、公路与铁路的国际多式联运通道,不仅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更以“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票结算”的模式,重塑国际贸易物流规则。其常态化运行,正是铁路从“境内运输商”向“全球物流服务商”转型的有力证明。
然而,“出圈”只是起点,“出绩”才是核心。铁路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经济发展、提升民生福祉。2025年上半年5860亿元的营收背后,是客货运量持续回升、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市场化经营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高铁成网释放运能,普速线路提质增效,货运组织精准调度,铁路系统正以更高效率、更低能耗支撑起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稳定运行。
更值得称道的是,铁路发展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广湛高铁作为国内首条真正实现“无感换乘”与“智慧建造”的高速铁路,其联调联试启动标志着中国高铁进入智能化新阶段。全线采用BIM技术、智能监测系统和绿色低碳设计,不仅提升了工程品质,也为未来高铁建设树立了新标杆。科技赋能之下,铁路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智慧交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区域协同方面,京津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565列,凸显铁路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的关键作用。这些班列将京津冀的高端制造、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与中亚、欧洲市场紧密连接,既助力企业“卖全球”,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铁路通道正成为区域开放的新引擎。
从“钢铁巨龙”到“智慧动脉”,从“国内通达”到“全球联通”,中国铁路正以坚实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唯有继续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国际合作、提升服务品质,才能让“出圈”成果转化为持久“出绩”,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更强动能。(李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