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记者获悉,由中国文物报社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和十佳线路宣传展示活动”初选工作于9月8日至12日进行。从符合申报条件的180项研学案例、77项研学线路中分别遴选出75项研学案例、37项研学线路入围终选。陕西多个优质研学实践项目入围。
入选的研学案例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秦学好问”青少年研学教育项目以秦始皇陵中的“袖手俑”和“高级军吏俑”为原型,精心设计了两个独具特色的IP角色——“秦”学俑与“秦”问俑。他们分别代表着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同时入选的还有,延安博物馆的一“延”五千年——研学实践系列课程。陕西自然博物馆的“恐龙探险队系列研学案例”。延安革命纪念馆的“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时代新人”青少年微党课研学品牌案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博物馆里读懂中国》系列研学课程。
研学线路包括陕西自然博物馆“秦岭的孩子”牛背梁自然科考研学线路,该线路带领学生走进牛背梁北沟森林体验基地,通过植物认知、岩石观察、土壤检测、昆虫辨识、安装红外监测仪等野外实践活动。咸阳博物院的秦风汉韵·丝路遗珍线路同时入选。
此次陕西多个项目入围全国终选,反映了陕西文博单位在研学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这些项目通过情景课堂、科技赋能、野外实践等多种方式,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和亲身参与中深入了解历史文化与自然科学,为全国文化遗产研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