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付思涵
实习生 陈书扬
据《新黄河》9月24日报道,浙江绍兴轨道交通2号线于9月13日晚曾发生一起地铁列车撞上保洁员的安全事故,知情人士称造成3死1伤。事故发生在地铁末班车结束后的非运营时段。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公众关注:为何非运营时间仍有列车运行?保洁员为何出现在轨道,发生撞人事故?
9月25日晚,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通报称,9月13日23时40分许,在车辆非运营期间,地铁2号线一期存车线保洁单位4名保洁员穿越轨道时,被一辆返场检修的电客车碰撞,致3人死亡、1人受伤。经初步调查,系“保洁人员未按规定路径进入行车正线区域”所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
9月25日晚,绍兴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事故公告
南风窗从多个信息来源获悉,事故发生地点为绍兴地铁2号线豆姜站。该站点是2号线建设规模最大的车站,设有存车线,作为2号线地铁的“停车场”使用,具备停车检修功能,可供8辆列车同时停放。4名保洁员,系地铁沿线周边居民。
在一线城市具有8年地铁驾驶经验的周康介绍,维保、保洁人员在轨道作业时,严格遵守“请点”制度,即地铁行车调度员和地面站点的车控室等部门确保作业区间内在该时段进行封锁,“完全空出来,才会放保洁员下去”。但若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路线在请点区间内活动,有可能在轨道遇到来自反方向的列车。
周康表示,这次绍兴地铁的撞人事件属于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10年来应该都没发生过这么严重的事故”。在他和保洁人员打交道的经验里,地铁保洁人员属于“很辛苦的群体”,采取劳务外包,并非地铁公司职工,工作强度与收入不成正比,“基本全年无休,工资收入最多也就3000~4000元每月”,仅略高于他所在一线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消息“早传开了”
绍兴市民陈先生向南风窗表示,事故发生地点在绍兴轨道交通2号线的豆姜站,事发站点“距离我家500米”。9月13号深夜,他在豆姜地铁站C口看见有警车、特警等部署,猜测有事情发生。另一位豆姜站周边的商家也表示,事发第二天,豆姜站附近来了20辆左右警车,地铁仍面向乘客正常开放。
陈先生称,9月14日豆姜站地铁仍正常运营
陈先生称,由于在地铁站从事保洁工作的人员多为附近村民,9月14号早晨,发生事故的消息就在身边传开了。他提到,绍兴地铁2号线人流量不大,线路主要位于城郊地段,“基本算是全国人流量最小的地铁线了”。
公开信息显示,绍兴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全长约10.8公里,全线设有9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其中豆姜站在2号线终点檀渎站的前一站(倒数第二站),该站具备停车检修功能,并设有存车线,同时作为2号线停车场,也是2号线建设规模最大的车站。
一位轨道交通爱好者在现场视频中科普,由于线路短,绍兴地铁2号线不存在停车场和车辆段——按理来说,每晚地铁结束运营后,都要进入停车场或车辆段进行停靠或维修。 取而代之的,是豆姜站的站后拥有全国最大的存车线,能够供8辆列车同时停放。
2022年1月22日,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消袍江车辆段建设,并扩建海南路站(今“豆姜站”),图为海南路站选址变更红线图
据“苏州地铁”等公众号介绍,顾名思义,存车线是地铁轨道系统中的备用轨道,隐藏在主线路旁,用于停放和调度列车,通常设置在终点站或大型车站。运营结束后,部分列车会停靠在存车线上,便于夜间停放,以及在早晚高峰时快速上线响应调度。
因此,存车线并非乘客出行区域,日常由保洁、维修人员进入作业。据“绍兴本地宝”,地铁2号线末班车发车时间为22:30,当天途经豆姜站的最后一班地铁时间为22:45,通报中披露的事发时间23:40属于列车非运营时间。
根据“绍兴轨道交通”公众号一则推文《地铁人十二时辰》,在“亥时”(21点~23点),结束一天的运营,所有列车进入检修库,保洁员开始清扫所有车辆,检修人员开始对列车进行日检维护。这也是保洁人员集中进入列车保洁的常规工作时段。
前述绍兴轨道交通集团发布的通报称,当晚23时40分许,存车线保洁单位的4名保洁人员“未按规定路径进入行车正线区域”,被返场检修电客车碰撞。
21点~23点,所有列车进入检修库,保洁员开始清扫所有车辆 / 图源:《地铁人十二时辰》
南风窗从浙江交通系统内部人士处获得的一份文件中显示,该4名保洁人员“在前往另一道存车线的列车清洁途中,未按规定路线行走,与下行列车发生碰撞”,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周康解释,保洁员进入列车清洁的常规流程是,向调度员“请点”,即保证作业区间不允许有列车行进,且这个区间通常比作业区域更加冗余。完成请点后,保洁员向地面车站的车控室进行报备,经车控室同意,站务员打开端墙门——这是两道站台尽头不起眼的小门,保洁员从这里“下轨道”,进入轨行区。
周康表示,上述“请点”制度在地铁系统内需严格遵守,通常情况下,端墙门的钥匙仅由地铁司机和车站工作人员掌握。
上海轨道交通殷行基地内作业的保洁员 / 新华社记者丁汀 摄
上述内部文件提到,“绍兴地铁事故发生在保洁人员前往存车线列车打扫卫生途中,未按规定提前下车,充分暴露出少数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落实安全管理规定不严格等问题。”
结合上述内部文件的说法,周康分析,当晚保洁员需要清洗的列车可能是上行方向的列车,上行区间封锁,但由于未能规范按照路线行走,误入未请点的下行区间,导致“与下行列车发生碰撞”。
至于“未按规定路线行走”的具体原因由谁负责,暂时不清楚。
无人驾驶并非“无人控制”
对于网络流传的“列车临时加开未通知正在作业的保洁员,致使事故发生”说法,周康认为可能性极低。“临时加开是有可能的,但调度员会通知到各车站,末班车后还有加开的列车。”在他的经验里,由于车站疏忽放保洁员下轨道的情况,发生概率很小。
他强调,对于地铁司机而言,能够行车的区间是由调度员先行确认可通行的区间,不会存在维保、清洁等人为的轨道作业状况。并且,维保、清洁人员在下轨道时,需要身穿荧光衣物、携带照明设备,进行安全防护。
据红星新闻9月25日报道,绍兴轨道交通集团工作人员回应称,“当天没有因演唱会客流增加的情况,22时30分之后我们就正常停运了,也没有加开班车。事故是在列车正常停检过程中发生的。”
另一关注焦点是,绍兴地铁2号线是浙江省第二条GoA4级无人驾驶线路,该级别为列车自动化最高等级。无人驾驶系统的障碍检测、紧急制动功能会否与此次事故有关?周康表示,目前无人驾驶列车的障碍识别水平已经较为成熟,在他所在的城市地铁,应用无人驾驶列车,都需要配备司机或列车员进行人为控制,制动等决策仍由人来做出,无人驾驶系统则辅助人进行决策。
绍兴地铁2号线是浙江省第二条GoA4级无人驾驶线路,为列车自动化最高等级 / 图源:绍兴发布
绍兴轨道交通集团的工作人员也在上述采访中表示,2号线地铁尽管是无人驾驶线路,但并非“无人控制”,“每趟列车上都有列控员”。
周康提到,对于一线地铁司机,列车驾驶过程中要保持精力高度集中,留意前方轨道可能出现的人、动物或物品。由于请点制度,轨道前方不太可能出现维保和保洁人员,地铁站台也会严防乘客进入轨道,但乘客或者猫、鸟等可能通过高架段或地面段(即轨道交通地上部分)偶然进入轨道。
另一种情况是,地铁轨道两侧的设备或石头脱落,进入车辆行驶的安全界限范围,即专业术语中的“侵限”。
“司机最担心的安全隐患,是有人员进入轨行区,或者有东西侵限影响行车安全。造成人身伤害是地铁运行的大忌。”周康表示,关于人身伤害的安全责任,地铁系统是“排在第一”的,经常通过开会、考试、奖罚制度反复强调。
外包的地铁保洁员
陈先生对南风窗表示,他了解到4名保洁员中,有3位来自地铁沿线村子,另一人可能属于外来流动人口,住在离地铁线路较为偏远的小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女士,其朋友的弟媳是事件中遇难的保洁员之一。该女士告诉南风窗,友人弟媳与另一名遇难者,都来自与豆姜站不远的储墅村,是60余岁的农民工,“不需要社保”。
上述浙江交通系统内部人士向南风窗透露,本事故中的保洁人员均为劳务外包形式,非地铁内部员工。公开信息显示,绍兴地铁2号线一期2024至2027年保洁服务项目由浙江亚太酒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中标。
企查查显示,该酒店物业公司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注册资本5000万元,所属行业为房地产业,经营范围包含物业管理、建筑物清洁服务等。
浙江亚太酒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注册信息
周康也提到,大多数城市地铁的保洁业务采取劳务外包形式,由第三方服务公司运营,保洁员的劳动关系和安全培训工作也由保洁公司负责。他与保洁员交流得知,公司会进行保洁业务上的培训,但招聘门槛“比较随便”,在他印象里“专业性一般”。
以他所在的城市为例,每条地铁线路都可能跟不同的保洁公司合作,合作相对稳定,“只要不被过多投诉,一般是不更换的”。
“我认识的保洁员是很辛苦的群体,基本全年无休,工资也就相当于本市的基本工资水平。”他记得,几年前在这座一线城市,保洁员的工资水准为每月2000~3000元,近几年应该涨到了接近4000元,还是折算节假日上班三倍工资的结果。
他描述,负责打扫车站的保洁员,日常要面对乘客吐痰、小孩小便等情况。在车次密集的高峰期,列车在起始站点的折返时间仅有一两分钟,保洁员“要把整列车跑一遍,从车头清扫到车位,然后下车让车折返”。一台车按6节车厢算,有100多米,“两分钟跑完一趟,休息一下,大概两三分钟后又有下一趟车”。
这些保洁员在早晨6点的首班地铁就要到岗,清晨4到5点起床,一天的工作时间有12小时,甚至更久。
地铁保洁员一天的工作时间至少长达12小时
“我个人觉得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工资不成正比。”周康说。
南风窗咨询了自称承包浙江宁波十余座地铁站保洁业务的招聘人员。该招聘人士介绍,车站保洁除巡视清理地面垃圾、打扫卫生间、清洁扶梯把手和站台玻璃外,在地铁的首尾两站,还需在每次列车进站后“扫车”,清理车厢内部。
据其表示,每个地铁站由2~3名保洁员负责打扫,分早晚班,每天工作约8小时,薪资100元/天。每天地铁停运后的一小时,还需有一两名保洁员加班负责站内的清洁工作,加班费15元/小时。“日常保洁的人就是老头老太,年龄大一点。”
她坦言,地铁站点清洁区域大,“主要是场地大,你要顾得来,腿脚要好,有可能前几天上了班你就觉得累”,这份薪资待遇也不算高。
地铁站点清洁区域大,非常耗费体力 / 新华社记者丁汀 摄
在权益保障方面,该招聘人员称合同每三年一签,公司不缴纳五险一金,只为60岁以下员工购买工伤险,应聘人员还需提前自行办理健康证。
她回忆,绍兴地铁2号线出事后不久自己便接到内部通知,感到“十分震惊”,事后公司也对保洁员开展了安全培训。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地铁站内的屏蔽门由保洁员负责清洁,保洁员会下到轨道内清理屏蔽门。该招聘人员表示,过往曾有这类情况,自今年起,宁波轨道交通系统在给各保洁服务承包商的合同标的中,区分了“日常保洁”和“专项保洁”的业务,清洗屏蔽门属于“专项保洁”范畴,由承包商再次外包给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清洗频率为每季度一次。
为了保证安全,应该区分“日常保洁”和“专项保洁”的业务 / 图源:图虫创意
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在其通报中表示,本次事故暴露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对于事故的发生,公司深感痛心,痛定思痛,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制度。遇难人员善后事宜已于9月17日完成。
此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表示,省里对此事已提级调查,调查报告将统一公布事故具体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
前述浙江交通系统内部人士提到,9月23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曾举行中秋国庆假期运输保障和四季度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会议中通报了绍兴地铁事件,并表示“地铁绝不能发生事故……城市轨道交通、‘船碰桥’风险隐患整治2项行动,各地要扎实推进,绝不能在整治期间,再次出现有恶劣影响的事故、事件。”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周康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