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北约秘书长吕特在X平台宣布:对乌军援不停,且“北约成员国采购的美国武器”正源源不断运往乌克兰。一句话,把持续三年的战争机器再次踩下油门。
没想到俄乌双方日均弹药消耗仍高达6万发,相当于一场“中等规模世界大战”的火力密度。美国2025财年援乌预算尚有67亿美元未解冻,国会吵成一锅粥。吕特干脆绕开华盛顿,拉上欧洲搞“团购”——美国先开票,北约成员国集体付款,武器借北约物流通道直送乌境,既跳过美国国内二次审批,也让欧洲摊得更平均。
别小看这条社交媒体动态。过去,类似声明得开记者会、发通稿,如今90分钟会晤、24小时内发文,节奏快到让媒体追屁股跑。战场之外,舆论也是战线,吕特用140字稳住乌克兰、警告俄罗斯,同时给刚回白宫的特朗普递话:北约机器已自行运转,想停火,先过我这关。
数字不会撒谎,消息一出,洛克希德·马丁股价盘后涨3%,欧洲军火中间商订单排到2027年。可欧洲自家仓库却亮红灯:德国防长私下承认,再掏就要把训练弹送上前线;波兰呼吁“旧苏联弹能打的都先打”,留给自己的只剩底裤。美国请客,欧洲买单,账面上“团结”,骨子里各打小算盘。
特朗普曾放话“24小时内停火”,如今9月战火未歇,吕特偏要选这个节点高调加码,显然想把生米煮成熟饭。可一旦美国2026财年预算转向,北约这台“团购机器”还能独立加油吗?欧洲是真团结,还是被迫绑在同一辆战车上?留言区,等你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