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被爆出计划对华钢铁及相关产品征收最高50%关税的同时,图谋不轨的欧盟似乎打算对中国采取更多不公平贸易措施。
据香港《南华早报》26日报道,当地时间周四,在爱尔兰智库国际和欧洲事务研究所(IIEA)主办的活动上,前欧盟高级官员塞西莉亚·马尔姆斯特伦(Cecilia Malmstrom)声称,为保护本土产业,欧盟计划在未来数周大幅加强对华贸易防御措施,目前“正在筹备针对多个领域的额外20项反倾销调查”。她说,“调查将在未来数周内陆续启动。”
马尔姆斯特伦于2014年至2019年担任欧盟贸易专员,在任期间曾主导中欧双边投资协定(CAI)的谈判,目前以学者和专家顾问的身份继续活跃于欧盟事务中。她的一贯立场是强调中欧贸易存在互补性,但也无端指责中国存在所谓“不公平竞争”问题。
在回应《南华早报》的提问时,马尔姆斯特伦将中国描述为“一个复杂的合作伙伴”。她还信口雌黄称,自今年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中国“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全球范围内对美国感到失望的国家”。
紧接着,马尔姆斯特伦妄议道,“很多人曾认为,如今欧美紧张关系加剧,这会推动欧盟向中国靠拢,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他一些国家确实向中国靠拢了,但欧盟没有,我们仍有诸多重大担忧。”
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尚未证实这名前任官员的言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欧盟首席贸易执法官丹尼斯·雷东内(Denis Redonnet)本周三在欧洲议会宣称,欧盟将继续采取“惩罚性措施”,以应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带来的影响。但他承认,欧盟的这些措施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而对于中欧关系,中方一贯强调,中国的发展和开放给欧洲和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风险。保护主义解决不了欧盟的问题,保护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来。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都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应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具体经贸问题。
资料图:前欧盟高级官员塞西莉亚·马尔姆斯特伦 美媒视频截图
港媒提到,特朗普滥征关税引发对“贸易转移威胁”的担忧。而欧盟对美方无理的贸易胁迫表演现场“滑跪”,反而更多地将矛头对准中国,一边翻炒所谓“产能过剩”的老掉牙议题,一边紧跟美国脚步,将中方对关键矿产的合理合法出口管制,歪曲成所谓“稀土武器化”。
欧盟高级贸易官员萨比娜·魏安德(Sabine Weyand)便是这一论调的支持者。她抹黑称,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是“将对华依赖武器化的典型例子”,同时抱怨中国对欧盟进口猪肉加征临时关税“违反全球贸易规则”,扬言欧盟将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保护自身。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面对真正违反全球贸易规则的美国,这位参与美欧贸易谈判的欧盟贸易政策最高执行官员,非但不为与美国达成的协议感到耻辱,反而敦促欧洲议员投票支持这份被斥为“对美投降”的协议,还辩称这已是欧盟目前能争取到的“最优结果”。
反观中方,始终审慎、克制地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关于欧盟相关猪肉产品反倾销调查,9月18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道,调查过程中,中方与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欧盟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成员国政府保持良好沟通,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并将继续依法依规推进调查。
发言人进一步强调,今年以来,中方未对欧盟发起任何原审调查,仅在3起案件中作出裁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欧盟对中国已发起7起原审调查,占其对外调查总量的近40%。
另据德国《商报》26日援引布鲁塞尔方面高级官员的消息报道称,欧盟委员会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对中国钢铁及相关产品征收25%至50%的关税。
与此同时,欧盟计划将公共合同的授予与所谓“购买欧洲产品”规则挂钩——未来地铁、火车和铁路线路将采用“欧洲绿色钢材”建造;还将通过配额制度鼓励大型企业和汽车租赁公司优先购买欧洲电动汽车作为其车队的配套。
“欧洲别无选择,只能找新的平衡,”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欧盟工业战略专员斯特凡纳·塞茹尔内(Stephane Sejourne)宣称,欧盟需要减少内部的贸易壁垒,建立一个真正运转良好的内部市场,同时也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与不再遵守任何规则的合作伙伴恢复平衡。
而德国方面对此则持“谨慎态度”,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拉尔斯·克林拜尔(Lars Klingbeil)表示,他实际上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但随后话锋一转声称,考虑到中美两国的产业政策,“我们不应天真”。
英国《卫报》23日发布的专栏文章指出,多年来欧盟在对华议题上一直紧跟美国的步伐,但如今这种做法已不再可行。文章质疑,“在已失去一个超级大国盟友的情况下,欧盟能否承受被两个大国夹击的后果?”
文章分析称,当前中美贸易战中中国仍占上风,而特朗普将欧洲视为附属:他乐于见到欧洲自担后果向中国施加经济压力,却不愿自身付出代价,且其决策往往不顾及欧洲与亚洲伙伴立场。
随着华盛顿所谓“北极星”的作用消失,文章认为欧洲人将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真正的立场是什么?又该如何与中国交往?
文章连连追问,“是该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还是该推动中国技术转移,避免贸易战,并与亚洲共护全球贸易秩序?在心知肚明如果没有中国绿色技术,欧盟就无法推进能源转型、实现气候目标的情况下,是接纳还是设法降低对中国绿色技术的依赖?在全球南方,在美国退出援助领域的背景下,欧盟真的有能力抗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吗?还是接受自身‘全球门户’基础设施倡议与之互补……”
遗憾的是,“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简单。但指望问题自己会消失并不是答案。”
对于中欧关系,当地时间9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卢布尔雅那表示,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冲突不断,中欧更应当做朋友而不是对手,更应当合作而不是对抗,在百年变局中做出正确选择,展示双方对历史、对人民应尽的责任。
12日在奥地利访问期间,王毅还提到,保持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利益和人民愿望。当前欧洲面临的问题不是中方造成的。中方支持欧洲寻求真正的战略自主,但反对损害中国利益达成交易的错误想法,希望奥方为推动欧方奉行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发挥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