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即将来临,赏月团圆的温馨时刻里,蟹肥菊黄、月饼香甜的美食场景更是中国人的节日符号。然而,面对高糖高脂的月饼、性寒的螃蟹,如何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兼顾健康?记者采访了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韩霜,为大家解读中秋饮食的“健康密码”。
中秋“蟹”逅健康 美味不踩坑
中秋正是吃蟹的黄金时节,但韩霜提醒,螃蟹虽美味,却并非人人适宜,且食用方式不当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螃蟹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还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适量食用能补充优质蛋白。但它的‘寒性’特质和潜在的卫生风险,需要特别注意。”韩霜强调,选购螃蟹时需仔细辨别新鲜度,死蟹绝对不能吃。韩霜进一步解释,螃蟹死后,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分解蟹肉中的蛋白质,产生组胺、尸胺等有害物质,即便经过高温烹煮也难以完全去除,食用后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
韩霜还给出了食用螃蟹的搭配建议:螃蟹性寒,食用时可搭配生姜、紫苏叶等性温的食材中和寒性。“比如蒸螃蟹时放几片生姜,或搭配一杯温热的姜茶,既能去腥提鲜,又能保护肠胃。同时,要避免与柿子、浓茶、梨等寒性食物同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引发消化不良。”
针对特殊人群,韩霜特别提醒,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需严格禁食,缓解期也应限量食用,避免诱发痛风;脾胃虚寒、经常腹泻、腹痛的人群食用后可能加重症状,建议少量尝试或搭配生姜、黄酒食用;孕妇食用螃蟹需选择新鲜、彻底煮熟的,且不宜过量,以免细菌感染影响胎儿健康;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食用时需家长陪同,确保去除危险部位并彻底咀嚼,避免卡喉或消化不良。
中秋“饼”承团圆 美味不“负重”
作为中秋的“主角”,月饼承载着团圆的寓意,但高糖、高脂、高热量的特点,让很多人既想吃又怕“胖”。韩霜指出,只要选对月饼的种类,控制分量、掌握正确的吃法,就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增加身体负担。
市面上的月饼种类繁多,韩霜建议,购买月饼时首先要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传统月饼的糖含量和脂肪含量普遍较高,而低糖月饼和无蔗糖月饼的糖分含量相对较低,适合需要控制糖分摄入的人群,但需注意,代糖可能引起部分人群肠胃不适,初次食用应少量尝试;五仁月饼含有较多坚果,能提供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但坚果本身脂肪含量较高,需控制食用量;豆沙、莲蓉等甜馅月饼主要成分是豆类和糖,蛋白质含量较低,热量较高;蛋黄月饼在甜馅的基础上增加了蛋黄,胆固醇含量较高,高血脂患者需谨慎食用。
“很多人吃月饼时喜欢一次吃一整个甚至多个,这是不可取的。”韩霜说,月饼热量高,建议食用月饼时应控制量,儿童和老年人更应该适当减少。同时,合理搭配能减少月饼的油腻感,降低身体负担;吃月饼时搭配一杯温热的普洱茶、菊花茶或绿茶,既能解腻消食,又能促进肠胃蠕动;吃月饼后适量食用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如苹果、梨、橙子等,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减少脂肪堆积,但需注意避免搭配柿子、石榴等鞣酸含量较高的水果,以免与月饼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引发肠胃不适。
“中秋饮食的核心是‘适量’和‘搭配’,无论是螃蟹还是月饼,只要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就能在享受节日美食的同时兼顾健康。”韩霜表示,节日的意义在于团圆和快乐,不必因过度追求健康而完全忌口,关键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饮食,做到美味与健康“同行”。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