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王淳、通讯员朱京阳)湖北支点建设的任务和路径是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如何理解“七大战略”和“七个能力”的关系?9月27日,省委讲师团成员、省社科专家宣讲团成员、湖北省经济学会会长、二级教授邹德文以“数字分身”的形象,通过省社科联“文安荆楚”短视频平台,阐述湖北支点建设的核心逻辑。
邹德文说,“七大战略”与“七个能力”互为表里,形成以七项重点任务为主体,以战略实施、能力提升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七大战略”如同精准施力的杠杆臂,“七个能力”则是杠杆另一端撬起的战略重量,共同构成支点建设的力学体系。从每一组“战略”和“能力”的关系来看,前者是路径,后者是目标。例如,大力实施能级跨越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二者如同“导航系统”与“目的地”的有机统一——能级跨越战略通过提升城市群能级、增强要素集聚力,直接转化为战略支撑力。“七大战略”是行动纲领,明确了不同领域的突破方向;“七个能力”是战略落地的具体目标,体现支点建设的核心效能。
邹德文指出,这种“一体两翼”格局绝非机械组合,而是通过纵横交错的协同网络实现有机联动。“七大战略”与“七个能力”也是协同联动关系。一是纵向贯通,科创引领为产业倍增提供技术支撑,产业倍增反哺能级跨越。二是横向耦合,枢纽提能与文化创新结合,可打造“开放 + 文旅”双品牌;区域联动与美丽湖北协同,推动跨区域生态经济带建设。
邹德文指出,“七大战略”与“七个能力”体现系统集成效应。“七大战略”系统覆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生态保护、文化繁荣、区域协调等关键领域,“七个能力”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湖北发展实际,在系统集成中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创新驱动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产业倍增既是经济增长的“量变”,更是发展模式的“质变”;开放辐射力不断扩大的湖北必将活力持续升腾;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支点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内涵,全面提升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七个能力”既各具特色又相互支撑。战略支撑力是统领,创新策源力是引擎,产业竞争力是基础,开放辐射力是潜能,生态承载力是底线,文化影响力是灵魂,区域协同力是后劲。如同北斗卫星系统的“星间链路”,“七大能力”通过三种机制实现共振:一是赋能机制,如创新策源力驱动产业竞争力;二是互馈机制,如开放辐射力与文化影响力互塑;三是平衡机制,如生态承载力与战略支撑力动态校准。
邹德文表示,支点的价值体现在功能强、循环畅、动力足,支点的功能表现为战略牵引显著、要素集聚突出、资源配置优化、辐射带动明显,支点的力量彰显为更好发挥支撑、服务、链接、引领作用。通过“七大战略”的系统实施和“七个能力”的协同提升,湖北将真正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支点,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展现湖北担当,在推动中部崛起中贡献湖北力量。
邹德文通过数字社科专家身份推出两期解读湖北支点建设的短视频后,获得一致好评,网友们纷纷表示:“把支点建设讲清了、讲透了!点赞!”邹德文表示,未来将推出更多的社科普及短视频作品回馈广大网友的支持,同时也欢迎广大网友就关心的社科问题提问。
数字社科专家是湖北省社科联打造的湖北社会科学AI模型及其应用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依托该项目建设数字社科普及体系,是落实省社科联“3355”工作思路的主要举措,也是“AI+社科”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