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天籁》壁画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南馆负一楼隆重开幕,《天籁》是著名艺术家唐小禾与程犁于1996年为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馆创作的铸铜壁画装置,尺寸达434cm×2250cm,现陈列于编钟馆序厅。作为唐小禾壁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楚文化为核心灵感,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语言,通过抽象化的青铜管体、云气纹饰及鸟篆文字组合,构建出“众窍自鸣、至乐希声”的意境,象征自然、自发、自由的音乐精神,呼应编钟所代表的楚乐文化。后因编钟馆改建,此作品被拆除。本次湖北省博物馆在南馆负一层“天籁”展厅外壁重新恢复本件作品,对公众展出。
这幅题名为《天籁》的壁画,以楚美术中对宇宙苍穹景观的想象而创造出的种种纹饰与表意符号,甚至是高颈长足的器物造型,楚文字鸟篆中的笔画等可视形象,进行排列、组合与重新塑造,这些图示符号连接天和地,在天地之间,造成亦升腾、亦倾泻,相互感应,缤纷交错,若离若合、将绝复续,既繁复又疏朗,既诡异又畅达,在无序中有序,在有序中无序的视觉效果。如楚文化史学家张正明先生所说,要塑造出一个“形象奇,境界大,情致美的空间”。
这件作品的画面,用了15件铸铜件悬浮组合而成,与编钟的材质达到一种和谐,壁面为云母片石板,在灯光下有闪烁的效果。并以我国传统照壁常用的棱形方式构成。这幅“壁画”,从最后选取的材质形式看,应称“铸铜壁面装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实习生 陶晨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