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仝若楠)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文明绿色理性的消费方式,9月28日,鄂湘赣三省消费者组织联合发布国庆中秋双节消费提示,助力消费者欢度佳节,放心消费,乐享生活。
一是理性选购商品,抵制过度包装。双节期间,恰逢2025年“3·15金秋购物节”公益活动火热举行。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贴有活动标识的商家,体验“诚信好、质量好、性价比好、购物体验好、售后服务好、投诉处理好”的优质商品与服务。同时,面对折扣、“买一送一”、满赠等促销活动时,请保持理性,按需购物,避免盲目跟风,造成浪费。购买月饼、茶叶等节礼,应注重商品质量和安全,抵制过度包装,选择简约环保包装商品,并仔细查验商品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确保买得实惠、用得放心。
二是科学规划行程,巧避旅游陷阱。跟团游需选资质齐全、信誉良好、负面信息少的旅行社,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行程、住宿、自费项目及退费政策,警惕“零团费”“低价团”的强制消费陷阱。自助游请通过官方渠道或官方授权平台预定车票、机票、酒店,仔细阅读退改政策,进行退改签、退订、退款时,注意核实信息,并在官方渠道操作,警惕退款时遭遇资金诈骗。自驾出行要检查车辆,避免疲劳驾驶,切勿酒驾醉驾。外出游玩时,可通过“文旅中国”APP 查找当地旅游政策和信息,也可关注当地官方文旅公众号或小程序,了解景区购票、客流信息,提前规划游玩路线,错峰出行。如果遭遇景区周边不合理收费及虚假宣传,平台收费“杀熟”或合理退费难等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三是乘用特种设备,严守安全防线。双节期间,游乐园、商场、景区等公共场所特种设备使用频繁,安全意识不容忽视。乘坐电梯、扶梯时,注意文明礼让,老人、小孩需有人陪伴,运行时请站稳扶好,不嬉戏打闹,可通过红色报警按钮联系维保人员,切勿尝试扒门自救。游玩过山车、滑道、缆车等大型游乐设施时,注意查看检验合格标志,确保设备在有效期内,严格遵守身高、体重、年龄、身体状况等限制,配合检查扣好安全带、防护栏等防护装置,运行中不得擅自解开装置、不得将身体伸出设施外。发现设备出现异响、抖动、异常晃动等情况,或感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向现场工作人员报告求助,确保人身安全。
四是文明健康用餐,践行光盘行动。外出就餐时,优先考虑卫生达标、证照齐全、口碑良好的商家,可查看“明厨亮灶”公示。就餐前全面了解菜品、服务、价格等相关信息,根据就餐人数适量点餐,倡导使用公筷公勺,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餐饮浪费。慎食“新、奇、特”食品,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海鲜,非法捕捞的渔获物和来源不明的野菜、野生菌。一旦出现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请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救治。遇到“天价菜单”纠纷时,请拍摄记录时间、地点、涉事菜品等关键信息,便于后续维权。
五是审慎预付消费,防范资金隐患。双节期间,美容美发、健身、餐饮、游乐场、教育培训等行业常推出预付式消费优惠活动。建议消费者综合自身消费需要、消费频次等因素后审慎进行预付消费。办理预付卡前,应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消费点评平台、新闻舆论等了解商家经营状况,避开经营不稳定、投诉较多的商家。务必签订书面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金额使用范围、有效期、退款条件,拒绝霸王条款。控制充值金额,缩短消费周期,勿对业务员个人转账,并妥善保管相关凭证,保障消费权益和资金安全。
六是妥善留存凭证,依法理性维权。消费凭证是维权关键。节假日期间,无论消费金额大小,都要主动索取并保管好购物小票、发票、合同、门票、电子支付记录等。遇到假冒伪劣、计量不准、虚假宣传、强制消费、退费推诿、不明码标价、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消费纠纷,请先与商家协商,协商无果可拨打12315或12345热线、向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或直接向经营者所在地消费者组织、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作者:仝若楠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