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秋的皎洁月光与国庆的璀璨灯火交相辉映,双节同庆的气氛中,美食总是不可或缺的主角。香甜软糯的月饼、丰盛的宴席、旅途中的特色小吃,构成了假期最动人的“味觉记忆”。然而,高糖高油的月饼、过量的聚餐和旅途饮食的不规律,也可能让我们的脾胃感到不适。为了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保持健康底线,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饮食建议。
月饼食用的“三不贪”
- 不贪“多”:每次食用月饼应控制在1小块(约50克),单日总量不超过1块。脾胃对高油高糖的消化能力有限,过量摄入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 不贪“凉”:避免直接食用冷藏的月饼,建议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后再吃。同时,选择温性的饮品,如陈皮茶和乌龙茶,可以帮助消化,避免冷饮和冰果。
- 不贪“空”:空腹或睡前食用月饼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可能引发胃痛。应避免在这两个时段进食。
聚餐时的“四个控”在聚会餐桌上,如何做到“饱口福不过载”?
- 控“重油重盐”:选择清蒸、白灼等清淡的做法,减少油炸和红烧类菜肴。
- 控“主食量”:如果餐桌上已有月饼、糕点等,应减少米饭和面条的摄入。
- 控“饮酒”:空腹饮酒会损伤胃黏膜,建议先吃些主食或蔬菜后再饮酒,白酒不超过50毫升,啤酒不超过300毫升,避免混饮。
- 控“速度”:细嚼慢咽能减轻胃的消化负担,聚餐时要注意不要吃得太快。
旅途饮食的“三个备”对于计划出行的人,旅途饮食不规律是脾胃的隐形杀手。
- 备健康小食:随身携带蒸山药、煮莲子和原味坚果,替代高脂高盐的零食。
- 备温热饮品:用保温杯装温水或淡茶,拒绝冷饮,以免刺激肠胃。
- 备就餐计划:提前查询餐饮信息,选择易消化的餐厅,避免在路边摊随意购买生冷、辛辣食物。
此外,餐后顺时针按摩腹部5分钟,能促进消化;冲泡陈皮和山楂的饮品,既能消食又能缓解腹胀;生姜和红糖煮水饮用则适合脾胃虚寒的人,能温暖肠胃。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作息紊乱,以确保脾胃的正常功能。双节饮食不是放纵,而是在享受节日的同时,关注健康。记住“尝鲜不贪多、聚餐不撑胃、出行保温热”的原则,就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