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实习生严呈欣 通讯员王荣荣、朱嘉卉)9月30日,“晴川历历碧水情·江城少年护江行”2025年武汉市青少年水科技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在武汉市二桥中学(芳草校区)启幕。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市教育局、民进武汉市委员会及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主办,汉阳区教育局、民进汉阳区工委、汉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及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汉阳分局承办,武汉市二桥中学及武汉市晴川初级中学协办。此次活动既是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也是市区校一体化推进长江大保护教育的具体探索。
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全市中小学长江大保护水科技发明创新成果。
汉阳区首届水科技领军教师、武汉市晴川初级中学张爱华老师将实验室“搬”到了会场,带来生动的“湖畔课堂”,通过模拟水体净化实验、演示水流动力原理,带领现场师生沉浸式探索水科技奥秘。武汉市二桥中学八(4)班的余梁义龙同学向大家展示了历经三代迭代的水采样小船,通过三大系统优化与三大改进,让科技更贴合实际需求。
民进汉阳区工委副主委、汉阳区德才小学副校长王晶在致辞中强调了水科技实践对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与生态责任传承的重要意义,并引导青少年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武汉市二桥中学史颜君老师则通过STEAM课程实践案例,勾勒出“长江大保护”生态理念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武汉市环境教育专委会秘书长程慧在点评中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也为未来水科技活动的推进与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为青少年水科技实践发展提供了专业性指导。
随后,与会嘉宾在展厅内交流观摩全市中小学水科技发明成果。不少学生化身“小小讲解员”,热情地向参观师生介绍作品设计思路及使用方法,现场交流氛围热烈,青少年的创新活力与护江情怀在此充分展现。
“这是我们的云端寻呼小达人,他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在莲花湖上行驶,并利用声波发出声音提醒,遇到障碍物时会自动转弯进行避障。”武汉市晴川初级中学八(10)班的官心予同学介绍道。
来自玉龙小学五(4)班的邓晨熙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的‘润绿工程’项目,我们想用自己的力量为校园添一抹绿,依托3D打印技术,结合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来推进,希望用科技力量为校园生态助力。”
钟家村幼儿园大三班的王沐橙笑脸盈盈介绍道:“这是一个生态共生的小世界,小鱼每天会排粪便,水里的植物会把它吸收掉,这样小鱼和植物就可以一直做朋友啦!”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汉阳区以“数智赋能、知行合一”理念重构科学教育生态,形成了“四轮驱动”实践成果。此次活动构建了“教学-实践-创新”全链条育人模式,让长江生态保护意识深植青少年心中。未来,汉阳区将持续以科学教育为抓手,为全国科学教育贡献更多“汉阳方案”,助力青少年成长为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