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成功后,姜子牙负责主持封神大典,分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在这份名单中,人们惊讶地发现:伯邑考也被封为了神,而且位列高位,成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奇怪的是,伯邑考并未参与伐纣大战,更没有什么显赫战功,他究竟凭什么能被列入封神榜呢?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本该是西岐未来的继承人。但在一次救父的行动中,他不幸被纣王残忍杀害。要说起他的死,实在令人惋惜,因为他本来是可以避开的。
当年,纣王召姬昌入朝,文王临行前特意占了一卦,结果显示此行有凶险,甚至可能遭遇牢狱之灾。他明白大儿子伯邑考一向孝顺,若自己被关押,伯邑考一定会冒险入朝营救。于是,他又为伯邑考算了一卦,果然发现此子若入朝必有性命之忧。因此,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伯邑考务必留在西岐,静候自己归来。
文王的卜算极为准确,果然一到朝歌就被纣王囚禁。然而,他没有料到,伯邑考得知父亲下狱后,哪怕明知前路凶险,仍决意要去营救。
伯邑考为了打动纣王,特意献上西岐的三件至宝:七香车、醒酒毡和白猿猴,还加上十名美女为礼。纣王果然心动,甚至起了释放姬昌的念头。若事情按这个方向发展,父子团圆便指日可待。
然而,意外出现在妲己身上。伯邑考容貌俊朗,引得九尾狐妲己心生爱慕,她试图勾引他。可伯邑考正直严明,不但拒绝,还言辞讽刺。妲己恼羞成怒,便诬陷他谋反。纣王一向对妲己言听计从,竟真的将伯邑考处死。
伯邑考的行为虽令人动容,但他的死发生在伐纣之前,与封神之战没有直接关系,他既无战功,又无仙道修为,本不该在封神榜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姜子牙最终却将他列入名单,还封了极高的职位,这自然让人疑惑。
有人猜测,这或许是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毕竟他是文王的嫡长子。但若说凭身份,连纣王这样的商朝君主,也不过被封为天喜星,远不及伯邑考的地位。显然,背景并不是关键原因。
真正的答案,可以从鸿钧老祖的一番话中看出。原著第八十四回,万仙阵大战后,鸿钧老祖下凡劝解三教,批评通天教主挑起纷争。他明确提到,设立封神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区分仙与神,还要借此考察各人的“根行深浅”。根行深者,可为仙或尊神;根行浅者,则位阶较低。
所谓“根行”,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德行和品性。伯邑考明知救父之路九死一生,却仍然不顾安危、义无反顾前往。这种大孝与大义,正是根行深厚的体现。正因为如此,他才能被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成为高位神祇。
由此可见,封神并不只是看战功和出身,更多的是考量人的德行与根基。伯邑考虽死于非命,却凭借孝义与坚守,赢得了不朽的神位。
你觉得,若换成你在伯邑考的位置,会选择留在西岐保全自身,还是像他一样,不顾一切去救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