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力限度内,每个人应该成为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大假出游,安全时刻不能放松。日前就有两则新闻引发关注:“女子跌落悬崖死死抓住藤蔓,被众人用保温毯拧绳救起”“驴友在甘孜党岭遇一女孩高反报警,现已脱险!”
据报道,坠崖事件发生于长治市英姑峡,该女子和同行人员在一个延伸出去的平台上拍照。“轮到她拍照时,估计是因为之前下了雨地滑,她滑倒失去平衡一下就掉下去了,好在她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藤蔓”,这才有了众人用保温毯拧绳将其救起的一幕。而来自江苏的女游客在甘孜党岭海拔4700米左右的山上遭遇严重高反,也得益于驴友的及时报警求助。经过救治,目前已经没有大碍。
有惊无险,实是不幸中的万幸。若是没有遇到这群热心又专业的游客,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比如,坠崖者全凭臂力或藤蔓无法支撑太久,游客当机立断,就地取材,以保温毯施救。临危不乱,胆大心细,值得称赞。当然,女子遇险未惊慌失措,眼疾手快抓住藤蔓,身体和心理素质也都不错。平时多锻炼,储备体能,遇险则能自救,有余力还能救人,这种综合素质是户外爱好者的必修课。高反事件中,当地救援人员经过2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赶到时,报警的一行游客正在对女孩展开救援。之后,救援人员与几名驴友交替背女孩下山。
为两起被救者庆幸之余,也要看到它们背后的运气成分。崖壁藤蔓,现场刚好有能连缀结绳的保温毯,加之当事人臂力尚可,三者缺一不可。而高反女孩面色苍白,躺在地上呼吸困难,意识已陷入半昏迷,驴友的热心救援与求助时机也十分关键。
然而,世事无常,生命安全不能总靠运气来兜底。热心游客能救两条命,却兜不住所有户外风险。相比不可控的身外因素,在能力限度内,每个人应该成为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哪怕是普通出游,出片没问题,但提高安全意识,不以身涉险,也应是基本原则。
徒步或是户外挑战,有基本自救力是重要前提。特别是高原徒步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环境和风险,关注天气,制定详细行程,告知亲友便于遇险求援。还有必要接受户外技能培训,如体能训练、野外生存、急救知识等,携带足够且合适的装备,如照明工具、保暖衣物、充足食物和水等。结队出行,则要严格遵守团队纪律,听从领队安排,不擅自离队或进行危险行为。
近年来,驴友户外探险事故多发,专业营救耗费不少公共资源,一些地方对户外活动的事前报备和事后追偿进行了明确,在高效救援机制上也进行了完善。这是保障户外安全的一体两面。唯有徒步者摒弃盲目自信、管理方完善安全保障,才能让救援的温情不再成为户外安全的最后防线。
红星新闻评论员 李晓亮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