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上台不足一个月的法国总理勒科尔尼宣布辞职。
文丨胡毓堃
编辑丨漆菲
不到一个月,法国又一位总理宣布辞职。
当地时间10月6日,39岁的法国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宣布已向总统马克龙递交辞呈并获得批准,此时距离他走马上任仅过了27天。勒科尔尼就此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任期最短的总理。
作为马克龙的“嫡系”,勒科尔尼可谓总统治下的又一个牺牲品。尽管受马克龙之命,勒科尔尼与各政党展开了为期两天的“最后谈判”,可外界已不期待此举能实质性改善当前局势。
◆39岁的勒科尔尼被视为马克龙的心腹。
法国总统府10月8日宣布,马克龙将在未来48小时内任命新总理。总统府同时指出,多数议员反对举行提前议会选举。
当前的法国正处于第五共和国最严峻的政治危机之中,根本原因在于政坛与公众对马克龙施政能力的不信任以及不认可。无论下一步作何抉择,马克龙时代注定难以为继。
“幸运儿”成最快牺牲品
勒科尔尼于9月9日被任命为该国总理,10月5日晚,他刚刚公布了新一届政府首批18名成员名单。但才过了14小时,他便向马克龙递交辞呈,由此成为第五共和国(1958年至今)史上“最短命”的总理。他就此成为马克龙总统任内下台的第七位总理,也是过去两年内下台的第五位总理。
◆马克龙总统任内已经换了7位总理。图源:The Connexion
一夜之间从准备组阁到甩手不干,勒科尔尼给出的理由是“担任总理的条件并不成熟”。他列举了三大原因:第一,政府已表态放弃行使可绕过议会投票、直接通过法案的宪法权力(宪法第49条第3款,即“责任条款”),为政党协商创造良好环境,但部分政党对此不买账;第二,部分政党之间党争不断、互不妥协;第三,新内阁名单在支持政府的阵营内部引发争议。
诚然,当前法国政坛的结构性困境无人能解。马克龙去年冒险举行提前议会选举以试图巩固权力,结果催生出极左、中间派(执政党)、极右翼阵营三分天下的悬浮议会,理论上反对党只要拒不妥协,就能扳倒任何一任总理。
随着被推上总理宝座,勒科尔尼要承担争取反对党支持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他比几位前任失败得更快。从他披露的原因来看,围绕新内阁名单的争议不仅是直接导火索,更传递出各阵营“拒绝马克龙路线”的明确信号。
◆勒科尔尼上任第一天就遇上“封锁法国”抗议运动。
历经两年五任总理的政府动荡,各党派希望新内阁能展现实质性的新面貌,组建更具代表性的联合政府,并以此推动2026年预算草案和政策革新。
但从10月5日公布的首批内阁名单来看,几乎都是忠于马克龙的老面孔,大部分关键岗位部长全数留任,仅国防部长、经济与财政部长等职位换人。
其中最大的争议源于防长人选。勒科尔尼选择的接替人选是前财长布鲁诺·勒梅尔,后者自马克龙2017年上台以来便担任此要职,直至去年巴尼耶组建内阁时卸任,可谓马克龙经济政策的重要操盘手。新任财长罗兰·莱斯屈尔同样出自马克龙阵营,外界据此认定马克龙要坚持既定的亲商业经济政策,且不容置喙。
上述任命激起几乎所有政党的批评。极左翼“不屈法国”领导人梅朗雄和极右翼国民联盟主席巴尔代拉均认定新一届内阁团队不过是前任政府的延续,并无实质区别,扬言要在即将召开的国民议会会议上弹劾新政府。
留任内政部长的共和党主席布鲁诺·勒塔约称,自己事先未被告知关于勒梅尔的任命,此举导致了“信任问题”。执政联盟内的民主派与无党派联盟亦认为,内阁名单意在加强马克龙阵营的实力,这将牺牲盟友的利益,因此纷纷表态要退出执政联盟。
眼看新内阁名单招致“众叛亲离”,处于争议旋涡中的勒梅尔10月6日下午宣布退出内阁,称自己不想“阻碍国家的适当运转”。然而这样的让步着实太小,且来得太晚。更何况,各党派不满的并非某个人选,而是内阁名单所代表的马克龙路线。
马克龙时代难以为继
考虑到勒科尔尼下台已是定局,各家法媒盘点了马克龙可以做出的三个选择:任命新总理,解散议会、提前选举,本人辞去总统职务。外界普遍认为,前两条路他实际上都走不通,第三条路他则坚决不会走,所以在马克龙离开爱丽舍宫(总统府)之前,目前的政治僵局只会持续下去。
◆当前危机下,马克龙成为众矢之的。
马克龙的优先选择自然是任命一位新总理,但如果他寄希望于后者携2026年预算草案在反对党占三分之二的议会通关,就势必要放弃以亲商业为核心的政策路线。否则,理论上他只能任命勒科尔尼担任看守政府总理,履职到新总理出炉。可如此一来,看守政府是否有意愿、有能力通过预算草案,要打很大的问号。
从新总理人选来看,来自马克龙阵营的可能人选均已折戟沉沙——包括勒科尔尼及其前任弗朗索瓦·贝鲁,来自社会党的左翼政客眼下成为热门——例如奥朗德时代的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马克龙第一任期的外长让·伊夫·勒德里昂。
考虑到社会党在冻结养老金改革、反对马克龙部分亲商业政策上的立场,马克龙一向不接受来自该党的人选,一旦他与左翼阵营合作,势必会激起执政阵营内部的强烈反弹,即便组阁成功也是对自我路线的自戕。至于另一选项——任命无党派技术官僚,亦不过是拖延时间的权宜之计。
如果诉诸解散国民议会,需在40天内举行立法选举,而这正是极右翼国民联盟大力鼓吹、超过六成民众所支持的做法。基于目前的民调支持率,提前举行议会选举重塑的是反对党的合法性。最新民调显示,国民联盟以约三分之一的支持率领先,马克龙阵营的支持率仅有前者的一半(约14%)。
假如现在举行议会选举,国民联盟将毫无悬念在第一轮投票中赢得最多选票,不过最终的议会格局仍取决于两大变数:一是在两轮投票制下,其他阵营是否会为了限制极右翼做大在第二轮投票时选择“弃保”合作,复制去年议会选举的做法;二是目前议会席位最多却不团结的左翼阵营能否克服“内讧”,尤当极左翼领导人梅朗雄与社会党已然不睦。
◆法国国民议会各政党占比,图源:BBC
无论怎么做,马克龙阵营势必会成为最大输家,三足对立的议会格局将会强化且对执政党更加不利,想在年内通过2026年预算草案的机会只会更加渺茫。
无论马克龙是否留在爱丽舍宫,“马克龙时代”难以为继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二战后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因为政治高度不稳定,12年内连续24届政府垮台,直到戴高乐“再造共和”,塑造了以半总统制为基础的第五共和国。稳定运行不到70年,第五共和政体在马克龙的治下竟戏剧般经历“昨日重现”,如第四共和那般运转失灵。(作者系国际政治专栏作家、中国翻译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