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张倩倩、通讯员兰子君)民营经营主体达14.82万户、“四上”民营企业133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29家……近日从武汉市江汉区获悉,通过一套精准的培育机制与全生命周期支持链条,江汉区构建起支撑民营经济拔节生长的良性生态,助力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政策引领,精准滴灌。江汉区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江汉区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等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1+6”系列政策,每年安排2亿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同时,依托长江数字产业基金、武汉基金等多支基金,加快打造千亿级产融集群,深化“招投联动、以投带引”模式,推动规上民营企业数量持续位居中心城区前列。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江汉区深化“才聚江汉工程”,并实施“江汉英才”专项人才政策,对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等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的资金资助,并对顶尖科学家、领军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最高提供1亿元项目资助。通过构建“2+3+N”人才服务矩阵,江汉区提供47项“江汉人才卡”服务权益,累计服务人才超4200人,以人才活力激发市场活力。
为优化营商环境,江汉区创新搭建数字“店小二”企业服务智能平台,实现政策精准匹配与诉求高效处理,平台已解决企业诉求654条,满意率超95%。线下开展的“宜商江汉·政企有约月月谈”活动,已推动解决159个企业问题,构建起“零距离”的政企沟通机制。
截至目前,江汉区已建成全国首个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中心,并连续四年居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榜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