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应社会关切,湖北省食品药品安全办携手荆楚网共同组织了“荆楚民生观察团”活动,社会各界代表以实地探访形式,沉浸式体验了“从农田到百姓餐桌”食品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感受颇多。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关乎群众身体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湖北省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完善、服务优化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监管工作不断走深走实。从企业积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湖北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监管效能正在稳步提升。
观察团在田间地头的所见所闻,正是湖北监管部门“源头严防”理念的生动实践。在猕猴桃种植基地,生态调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投入品监管台账等举措,把守护食品安全落到实处。而基地推行的二维码溯源系统,能清晰展示果园信息与检测报告,这更是监管部门推动“溯源监管”向基层延伸的成果。
目前,许多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而这背后,是监管部门“靠前服务、精准指导”的有力推动。为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标准,监管部门常态化开展交流活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生产车间、仓储场所,帮助企业梳理风险点、完善管理制度。让企业主动将食品安全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这种“监管+服务”的模式,既强化了企业的责任意识,也为企业规范发展扫清了障碍,让合规经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保障食品安全技术的不断创新,让人印象深刻。嘉必优实施可追溯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保障产品安全可靠;孝感首衡城的冷链体系,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恒温可控,避免了因温度波动导致的食品腐败变质风险,从而将食品安全保障转变为主动预防。这些,本质上也是监管部门“风险严控”的具体实施。
“智慧监管”目前已成为湖北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抓手。多地搭建起食品安全追溯平台,推动企业接入生产、流通等环节数据,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可追溯。监管人员通过平台实时查看企业生产记录、检验报告等信息,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可第一时间介入核查,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此外,针对节假日等消费高峰期,监管部门还会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聚焦农贸市场、商超、餐饮企业等重点场所,加大抽检频次、扩大覆盖范围,用更严密的监管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
从企业主动升级硬件设施,到行业协会牵头制定自律公约;从监管部门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到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湖北食品安全治理正逐步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这一系列变化,不仅是企业责任意识提升的体现,更是湖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有力证明。随着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监管能力的不断增强,希望湖北能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上取得更扎实的成效,为全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涛(华中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副教授)
责编:陈頔 王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