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源 通讯员 王朝晖
10月15日,老河口市仙人渡镇白鹤岗村水稻田中,多台履带式收割机正来回穿梭作业,收割、脱粒等流程一气呵成。不远处的禾冉家庭农场,4台烘干机人歇机不歇,每天烘干水稻100吨,覆盖周边7个村。
9月以来,襄阳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稻田泥泞不堪,传统轮式收割机下地后容易打滑、下陷,收割效率低。履带式收割机触地面积大,能适应潮湿泥泞的作业环境。
“为了和天气‘赛跑’,我们共调配2380台履带式收割机作业,只要雨停或者小雨,就赶快下地抢收,每台机器每天能收30亩左右。”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农机股负责人程晓勇介绍,该市66家烘干点的117台套烘干设备全部满负荷运转,优先处理高水分粮食,防止堆放霉变,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在枣阳市鹿头镇吉岗村翠云农场,一辆辆满载谷粒的运粮车将农户刚刚收割的稻谷送到烘干库房,筛选后的稻谷被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烘干塔内。“今年收来的湿粮水分普遍超过30%,经过15小时至20小时的烘干,水分降至13.5%后就能入库储存。”农场负责人吉剑辉说,最近来烘干稻谷的农户较多,农场烘干塔24小时不停,每天可以烘干120吨左右。同时,农场还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帮助农户节粮减损。
为消除连续阴雨天气对秋粮收获造成的不利影响,襄阳市组建11个工作组,带领农技专家下沉各地开展秋收指导服务;各地党委政府组建74个抗灾突击队,逐户包保407户500亩以上大户和种粮主体;下沉农技人员2671人次,为农户秋收秋播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气象部门发布气象服务专报11期,精准把握降雨间隙抢收;建立农机装备调度机制,组织应急服务队实现跨区作业;公布全市440个粮食烘干惠农中心(点),全力为农户提供“收获+运输+烘干”全环节服务。
襄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已投入27400台履带式收割机、1503台粮食烘干机,争分夺秒抢秋收。截至10月16日,全市秋粮已收599.45万亩、进度94.77%;秋油作物已收110.47万亩、进度97.5%;累计烘干水稻和玉米1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