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董芳芳
市民迈出发现问题的舞步,政府顺势跟上整改的节奏,“卷尺哥”与深圳的这场“双向奔赴”,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城市治理的标杆。
最近深圳的“卷尺哥”全网刷屏、火上央视,本人却非常低调,希望大家“捧视(频)不捧人”。在“卷尺哥”的视频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卡住电动车轮的限宽柱、凹陷的井盖、过矮的路牌……而正是这些微小的发现,也能被深圳接住,并第一时间整改。

回看这场持续两年的共舞,没有镁光灯下的喧嚣,只有卷尺下的冷静丈量与市政热线“分钟级”响应的默契配合。双方的互动低调又务实,但却出奇的有效,或许这就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密码。
这正是其他城市要学的。但不是学习设立多少个热线,多少个反馈通道,而是那份对市民“小痛点”的敏锐感知力和行动能力。当一个没盖好的井盖的反映视频都能被政府看到,这就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真正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融入进了制度的创新中。“分钟级”响应速度,平均三天内就能得到有效处理,这种能让市民的参与感及时转化为获得感的“爽文”节奏,会源源不断地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

“卷尺哥”的低调监督也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在流量即利益的当下,他选择“捧视频不捧人”,让关注焦点始终停留在问题本身。这种“去个人IP化”的监督,反而让监督更具公信力。对市民而言,真正具有建设性的监督不是单纯的制造对立,而是成为政府的“编外顾问”,对政府来说,则需要有接纳普通人监督的胸襟与智慧。
每个城市都需要有自己的“卷尺哥”,但不是靠简单的做账号、捧人设,而是要培育让更多“卷尺哥”能够持续发声、并确信必有回响的土壤。当市民愿意拿起“卷尺”,政府乐于接住“考题”,城市治理才能从单向管理走向双向的滋养。
上一篇:我国发现亿吨级页岩油资源!
下一篇:中国发现亿吨级新页岩油增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