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生活越久,我们的生活就越像一场结束不了的无限流游戏。
周一早上改到第5遍的广告PPT,和第1遍好像也没什么不同;中午点的番茄炒蛋工作餐,订单记录上显示这个月点了8次;在微信聊天记录搜“不想上班”,发现三年发过187次。可以说,一年中的任意一天跟另外364天的查重率可能高达90%。
就算在其中短暂的间隙,也只能惯性地在电子垃圾中刷来划去,但没有什么能抵达内心。明星离婚结婚、观点各种对立,熙熙攘攘你方唱罢我登场。
如此生活三十年,越来越没劲。
为了阻断这场循环,身边的年轻人纷纷出招自救,开始试图抓回对生活的掌控权。
有人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用各种“班外班”富养自己;
有人周末特种兵旅游,随机掉落在一个陌生城市;
当然还有更多人,选择定期奔赴自己的精神乌托邦——北京环球影城(后文用北环代替)。
今年,“惊彩”环球再度回归,经过三年对“高沉浸、强互动线下体验”的持续深耕,“惊彩”环球早就成为游客心中辨识度极高的秋季大型活动代表性IP。
这一天,凤凰网纪实访谈栏目《瑞私拜》团队也来到北环,与“惊彩”环球的造梦师们对话,探秘“惊彩”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
我们也走上好莱坞大道与来往的游客们聊了聊,在人人都想跳出常规的集体情绪里,为什么“惊彩”环球会成为大家的心之所向?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场情绪冒险,到底给这届年轻人带来了多少种可能。

在北环做自己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 小刘
35岁的小刘自称自己的人设定位是“透明人”,她面对镜头不好意思地说,无论是哪种场合的自我介绍,自己都憋不出三句话——“因为我实在是太普通了”。
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小刘正穿着一身极其不普通的cos装。此时此刻她甚至不是一个年轻人,而是一个满头白发、穿着碎花衫却手脚灵活的“老奶奶”。

路过的陌生人一旦跟小刘对视就会触发大笑机制,纷纷惊呼“抽象圣体”,“太天才了”。
用小刘的话说,身处“惊彩”环球就像打开了一本巨型IP图鉴,“cos什么的都有,如果妆造的还原度够高,工作人员还会给你发放游客证,好让大家把你跟园子里的演员区分开。”
跟很多人一样,小刘每回来都抱着拿下游客证的决心,因为在大家的共识里,这早就不是一张简单的身份牌,而是对自己cos能力的权威认证。
小刘觉得,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场合,最能代表“我是谁”的可能就是公司工牌。但在这里,没人在乎你的职业、你的身份、你的年龄,大家只会沉浸在最纯粹的社交中不可自拔。
她已经连续两次看到同一个人cos成一朵五彩斑斓的毒蘑菇,既安静又显眼地在角落呆着。只要别人在他面前停留,他就会开始唱“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小刘还在餐厅偶遇过有人cos某卡牌游戏中的“农民”,“真的很想跑到她面前甩出一对A,然后听她说‘要不起’”;
还有对情侣cos了塑料瓶和易拉罐,在路过垃圾桶的时候,跟一位cos黑色垃圾袋的陌生人尖叫互动,视彼此为当代伯牙子期。
当天小刘前后被三拨路人抓住合影,年轻人管这种跟不同IP拍照的行为叫“集邮”。她很享受“被集邮”的感觉,“总觉得平时的自己一直在伪装,穿着cos服的才是真正的我。我不再那么普通,而是独一无二的。”
对小刘来说,“惊彩”环球是一个很包容、可以展示不同个性的地方,无论在这做什么,周围都是热情的鼓掌和欢呼,而不是惊讶和审视的眼神。这让她能放心地在北环把自己包装好,再铺展开,没有恐惧,没有克制,有的是期待一切发生的心态。
“在这里我终于能看到我自己了,也是在这里,我才是我自己。”


北环像是一个
一直在成长的好朋友
—— 苏苏
作为深度年卡用户,去北环已经变成了苏苏的日常,像是每周必刷的“老地方”。
被问到“是什么原因让你一年又一年地续年卡”的时候,苏苏回答,北环已经成了她的快乐老家,这里是让她有归属感的地方。
苏苏向我们展示了她的恶魔兔周边大集合,这只兔子在第一年的“惊彩”环球出现在惊奇农场里。


“我第一眼见到恶魔兔的时候也没多顺眼,甚至觉得它长得有点怪,没那么可爱,但也许是就是因为与众不同,让我印象很深刻”。
第二年再遇上恶魔兔,它从农场里走了出来,在落霞大道有了自己的见面会舞台,还在跳舞环节喜提了C位。

“我当时感觉很惊喜,像看到你以前班级里那个小透明同学,突然成了校草还当了爱豆,音乐一响,它蹦蹦跳跳,我直接入坑,从那年开始疯狂收集它的周边。”
说到今年的恶魔兔,苏苏的声调都明亮了起来,直接开启了安利模式:“它现在可太出息了!穿朋克装,和诡魅狐、哈觅酷玛一起热舞,成为“惊彩”环球的人气担当之一,直接帅麻了。你知道那种‘我家的宝被全世界看到了’的感觉吗?它就是我们的民推之光。”

从“怪”到“怪可爱”再到“超越可爱”,恶魔兔的每一次进化,都精准触达苏苏的期待。
苏苏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恶魔兔的“成长日记”。从初次见面到如此稳坐C位,这只兔子,也成了她和“惊彩”环球缘分的见证。
和苏苏一同去的伙伴们,很多都是年卡一族。
有人是项目狂魔,把惊吓空间刷成每周打卡点,进去多少次都不腻;
有人是园区“街溜子”,玩遍了项目改逛街,却能捕捉到别人错过的风景;
还有人把北环当移动工位,抱着笔记本在园区里码字加班,美其名曰“灵感充电”;
更有人是隐藏的“谷子”猎人,拿着自制攻略集章、寻宝……
在苏苏看来,北环的魅力就在于:怎么玩没有标准答案。
“这里一直在变,总会给我们带来无限可能,就像恶魔兔,明年说不定又给我新惊喜。但有些东西不会变——你来了,就回家了。”

每个人都需要“走神”时间
—— 国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九月、十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花上几个小时化妆、造型,把自己变成另一个角色,走进北环的夜色里。
新闻里总在说,社交媒体上也总在刷,各种相关话题下,涌动着一种真实的快乐。
我们团队也在好奇:除了惊悚与刺激,“惊彩”环球作为一个成熟的长线活动,究竟为参与者提供了怎样更深层的价值?它如何超越单纯的娱乐,构建出一个让人持续回来、并愿意全心投入的情感场域?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吸引人?来这儿的年轻人,是为了短暂的逃离?还是为了一场集体的情绪释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决定一起去“惊彩”环球找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