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宣布退出 “一带一路” 合作,消息引发热议。要知道,2017 年巴拿马主动加入该倡议,8 年间双方合作成果颇丰。从积极参与到突然退出,这一态度转变背后藏着怎样的推力?又会给巴拿马带来哪些影响?2017 年中巴开启合作后,成果显著。中方深度参与巴拿马基建,科隆港升级项目优化了吞吐效率,带动经济增长并创造数千岗位。贸易上,中巴贸易额连年攀升,2023 年中方经巴拿马运河运输的货物占比超 20%,稳居第二大用户。态度转变源于外部介入。巴拿马运河战略价值受美国重视,中方在拉美影响力提升令美方敏感。2023 年美方多次施压,污蔑中方投资有 “安全风险”;2024 年推出《美洲法案》拉拢,巴方最终决定退出。退出代价渐显。此前中方投资助力巴拿马经济增速稳定在 5% 以上,如今合作暂停,机构预测增速或跌至 3% 以下,科隆港相关岗位流失风险陡增,而美方援助附带政治条件,难以填补缺口。
巴拿马退出是外部干扰下的短期选择,恐影响长远发展。中方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对其退出深感遗憾。开放合作是全球主流,期待巴拿马以自身利益为重,未来重启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