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二中广雅中学学生进行防空疏散演练 学生模拟就地掩体躲避 学生开展防化演练 汉口江滩的武汉防汛纪念碑前,移动式升降电声警报车拉响
10月25日下午4时,一阵急促的防空警报响彻武汉三镇上空。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从2024年开始,武汉市每年在10月25日这天试鸣防空警报,既是检验防空警报装备情况,更是警醒民众勿忘历史。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孙婷婷 肖颢 通讯员胡雪琴摄影报道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孙婷婷 通讯员胡雪琴)警钟须长鸣,吾辈当自强!10月25日下午4时,一声声凌厉的防空警报响彻武汉三镇。细雨中,众多武汉市民肃穆聆听。吴先生驱车带着父母和10岁的儿子,从汉阳赶到汉口江滩防洪纪念碑前的防空警报鸣放点,他说:“作为武汉人,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也要让孩子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937年7月7日,日军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2月,南京沦陷,武汉成为全国抗战中心。从1938年6月起,日军集结40余万兵力围攻武汉,并不断指令空军对武汉进行大规模频繁轰炸,企图“以炸迫降”。从1937年8月20日武汉首次鸣放防空警报,到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日军先后出动飞机70多次,对武汉城区进行轮番轰炸。据《武汉市志》记载,这段时间里,日军共投弹3080枚,炸死1651人,炸伤3147人,炸毁房屋3437栋。
为了记住这惨痛的历史,2004年8月1日起施行的《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规定,每年10月25日进行全市人民防空警报试鸣,以警示市民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是武汉市第一部关于人民防空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通过的人防地方性法规。
25日下午,一台移动式升降电声警报车静静停在汉口江滩防洪纪念碑前。不少市民冒雨赶来,等待警报鸣响的那一刻。当警报声响起,现场众人和过往行人肃穆聆听,行驶的车辆也纷纷放慢速度。
当天,在国防动员部门指导下,武汉多个社区和学校组织开展了防空应急疏散演练。“每年10月25日,我们社区都会组织这样的活动,大家对身边的人防工程很熟悉。”洪山区晓月园社区居民周女士说。
武汉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民防空警报信号是指报知敌空袭的警报信号,是城市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和突发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报和紧急报知,战时用于人民防空。一年一度的防空警报试鸣,主要目的是检验人民防空警报设备和控制系统保持完好的程度,使广大市民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强化人民防空意识,熟悉防空警报信号,及时正确地采取防护措施,提高应对战争和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当警报声消散,城市恢复往常的忙碌,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信念已深植人心。历史并未走远,这声声长鸣提醒我们,曾经的苦难不容忘却;它告诫我们,和平安宁需用心守护。只有自强不息,方能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山河无恙、岁月静好。